文档详情

【志鸿优化设计】2015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练习单元升级训练1专题一.doc

发布:2017-08-09约6.02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部分 单元能力训练卷 单元能力训练卷一 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文明 (时间:45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 1.(2014四川广元一模)下面这幅漫画反映出的雅典民主制度的特点是(  ) A.代议制 B.轮番而治 C.君主专制 D.人民主权 2.古代雅典城邦平民能在反对贵族的斗争中取得胜利,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  ) A.平民开展暴力斗争 B.代表平民利益的领袖不断改革 C.平民中不再有债奴 D.平民中新兴工商业者力量壮大 3.(2014四川成都一模)伯利克里在《论雅典之所以伟大》的演讲中说:“这是雅典人与众不同的优点,行动时我们勇气百倍,行动前却要就各项措施的利弊展开辩论。”文中的“雅典人”是指(  ) A.除贵族外的雅典所有公民 B.除外邦人以外的全体雅典人 C.除第四等级外的所有雅典公民 D.可参加公民大会的所有雅典人 4.(2014湖北襄阳一模)“(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  ) A.商业平等是政治平等的现实基础 B.商业贸易尊重自由和平等的原则 C.海外贸易活动推动了平等观念形成 D.商业上自由平等影响了政治理念 5.罗马法的监护制度十分完善,罗马法将保护未成年人及其他社会弱者的利益看成是一种义务,一种社会公职,强调国家和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责任。这体现了罗马法的(  ) A.法律至上原则 B.人文主义精神 C.自由公正意识 D.天赋人权思想[来源:学科网] 6.古罗马法学家认为:“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与永恒的。罗马的法律和雅典的法律并不会不同,今天的法律和明天的法律也不会不同。”材料表明(  ) A.罗马法以自然理性为基础 B.法律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 C.罗马法至今仍有其适用性 D.罗马法与时俱进不断完善 7.《罗马法原论》中记载,“主人抛弃老病奴隶的,该奴隶即获得自由,禁止任意杀害奴隶”,“凡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理”。材料说明罗马法(  ) A.不再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B.注重用法律调整社会经济关系 C.蕴含人人平等的法律观念 D.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奴隶的利益 8.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认为:“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古代罗马之所以能以法律征服世界,是因为罗马法中蕴含着如下观念(  ) A.人人平等,公正至上 B.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C.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9.(2014吉林高三摸底)罗马帝国横跨欧、亚、非三洲,但帝国的行政人员很少。1世纪初只有百人左右,这百人将国家治理得很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 A.精简机构后提高行政效率[来源:学科网] B.万民法促进了社会的稳定 C.公民法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D.帝国强大的军队提供了统治保障 10.恩格斯指出,“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第一个世界性法律”。下面哪一项表述符合材料所表达的含义(  ) A.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 B.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 C.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D.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的法律渊源[来源:Z+xx+k.Com] 11.(2014广东六校第三次联考)普罗泰格拉有一句名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对此言论内涵的理解,准确的是(  ) A.人要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神 B.希望知道神是否存在 C.否定神的意志,反思人类自己 D.慨叹人生短暂,认识有限 12.(2014河南郑州一模)古希腊某一思想家认为:“一切别的东西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该思想家(  ) A.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B.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C.鼓励人们独立的理性思考 D.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 二、非选择题(共2题,其中第13题30分,第14题22分,共52分) 13.(2014四川绵阳一模)专制与民主是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速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览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