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ppt

发布:2025-03-02约1.25万字共7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工作场所技术措施防尘、防毒循环空气:空气中含有燃烧或爆炸危险的粉尘、纤维,含尘浓度于或等于其爆炸下限的25%时;对于局部通风除尘、排毒系统,在排风经净化后,循环空气中粉尘、有害气体浓度大于或等于其职业接触限值的30%时;空气中含有病原体、恶臭物质及有害物质浓度可能突然增高的工作场所。局部机械排风系统:排气罩应参照GB/T16758《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的要求;罩口风速或控制点风速应足以将发生源产生的尘、毒吸入罩内,确保达到高捕集效率。1防暑、降温2工作场所应采用有效的隔热措施,工作人员经常停留或靠近的高温地面或高温壁板,其表面平均温度不应>40℃,瞬间最高温度也不宜>60℃。3热辐射高温工作场所的监控室、操作室、驾驶室等应有良好的隔热措施,热辐射强度应<700W/m2,室内气温不应>28℃。4高温作业工间休息室应远离热源,采取通风、降温、隔热等措施,使温度≤30℃;设有空气调节的休息室室内气温应保持在24℃~28℃。防噪、减振隔声室:为减少噪声的传播,宜设置隔声室。隔声室的天棚、墙体、门窗均应符合隔声、吸声的要求。非噪声工作地点:噪声车间观察(值班)室≤75非噪声车间办公室、会议室≤60主控室、精密加工室≤70工效限值dB(A)≤55工效限值是指工作环境超过卫生限值,但可通过对操作者采取有效的符合人体工效学的个人防护用具或措施的情况下,通过该用具或措施测得的最高限值。在设计上应以卫生限值为准。1个体防护用品的分类2根据《劳动防护用品分类与代码》(LD/T75-1995)划分:3防护部位:可分为9类,头部防护用品、呼吸器官防护用品、眼(面部)防护用品、听觉器官防护用品、手部防护用品、足部防护用品、躯干防护用品、护肤用品、防坠落及其他防护用品等。4防护功能:可以分为27类,与职业卫生密切相关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有防尘、防毒、防电磁辐射、防射线、防高温、防酸碱、防噪声、防振、防强光、给氧等。个体防护措施个体防护用品选用根据作业类别《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规定了39种作业根据危害因素粉尘:《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GB2626)《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通用技术条件》(LD6)毒物:《呼吸防护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GB2890)物理因素:《职业眼面部防护焊接防护第1部分:焊接防护具》(GB/T3609.1)生物因素:《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GB19082)《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GB19083)有限空间作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开展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治理的通知》93号要求,企业应当为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含检测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防护用品和设备。呼吸防护用品应当为全面罩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符合《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18664-2002)、《自给开路式压缩空气呼吸器》(GB/T16556-2007)、《呼吸防护长管呼吸器要求》(GB6220-2009)等规定。其他选用方式1生产许可产品:国家已对22种个体防护用品实行生产许可制度。2有关文件标准:如《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国经贸安全(2000)189号文)要求电镀作业工人应穿耐酸碱的工作服、工作鞋,佩戴耐酸碱防护手套、各种帽和胶鞋,配备防异物眼护具和防毒护具;热处理作业工人应配备阻燃工作服、工作帽、劳动防护手套和防红外护眼具等。《有机溶剂作业场所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使用规范》(GBZ/T195)对有机溶剂作业场所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提出了具体的要求。3人体作用部位:根据危害因素对人体的作用部位及人体尺寸选用401040203管理机构:设置或指定相应管理机构,负责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包括组织执行职业卫生管理的方针政策;制定职业卫生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职业卫生培训;制定职业病防治方案,识别、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负责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测和职业健康监护。专业人员:应配备专(兼)职职业卫生专业人员。人员按职工总数的千分之二到千分之五配备,职工人数少于三百人的至少配备一名。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有效运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要求参照国家安监总局《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档案管理:应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档案内容设置参照《用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