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原理及工艺3-2014.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奥氏体晶粒度有以下三个不同的概念: 1、起始晶粒度 临界温度以上A形成刚刚完成,晶粒边界刚刚互相接触时的晶粒大小。 2、实际晶粒度 指在某一热处理加热条件下,所得到的晶粒尺寸。 对钢来说,如果不特别指明,奥氏体晶粒度一般是指奥氏体化后的实际晶粒大小。 试样:φ10~15mm,厚约2mm,具有相同的原始组织。 奥氏体化:相同条件下A化,要求A后化学成分均匀一致。 等温转变:将A化后的试样迅速转入给定温度的等温浴炉中保温一系列时间。 淬火:将保温后的试样迅速取出淬入盐水中。 绘图:测出给定温度、时间下的转变产物类型、转变产物的百分数,并将结果绘制成曲线。 一 、建立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等温冷却转变曲线 MS、Mf 测定方法:膨胀法或磁性法 共析碳钢 TTT 曲线建立过程示意图 时间(s) 300 102 103 104 10 1 0 800 -100 100 200 500 600 700 温度 (℃) 0 400 A1 Ms Mf (二)共析碳钢 TTT 曲线的分析 稳定的奥氏体区 过冷奥氏体区 A向产物转变开始线 A向产物转变终止线 A + 产 物 区 产物区 A1~550℃;高温转变区; 扩散型转变; P 转变区。 550~230℃;中温转变 区; 半扩散型转变; 贝氏体( B ) 转变区; 230~ - 50℃; 低温转 变区; 非扩散型转变; 马氏体 ( M ) 转变区。 时间(s) 300 102 103 104 10 1 0 800 -100 100 200 500 600 700 温度 (℃) 0 400 A1 Ms Mf 奥氏体等温转变图的特点: 不同温度等温分解都有一个孕育期 孕育期的长短随等温温度而变 在不同温度下等温具有不同的转变产物 (三)奥氏体等温转变图的常见类型 1、碳钢的基本类型 只有一个鼻子点,即珠光体转变与贝氏体转变重叠,亚(过)共析钢比共析钢多出一个F析出线和Cem析出线。 含碳量对C曲线形状和位置的影响 (a)亚共析钢;(b)共析钢;(c)过共析钢 2、合金钢C曲线的常见类型 归纳起来大体上可以分为六种类型。 (1)具有单一的C字形曲线,即P与B转变重叠(与碳素钢相似)。除碳钢以外,含有Si、Ni、Cu、Co等合金元素(非碳化物形成元素)的钢均属此类。 (2)具有双C字形曲线,两个鼻子在时间轴上相近,在温度轴上不同,P与B部分重叠,如37CrSi具有这样的C曲线。 (3)具有双C字形曲线,两个鼻子在时间和温度轴上都不相同,P与B部分重叠。 1)P转变曲线右移比较显著,20 Cr、40Cr、35CrMn2、40CrMn等。 2)B转变曲线右移较为显著,GCr15、9Cr2、CrMn、CrWMn等。 (4)P与B转变曲线完全分开 1)B转变曲线右移,Cr12、Cr12、VW18Cr4V等。 2)P转变曲线右移,5CrNiMo、3Cr2W8、35CrNi3Mo等。 (5)只有P转变区而无B转变区(4Cr13)或只有B转变区而无P转变区(18CrNiV)。 (6)只有一条碳化物析出线,无P和B转变区(奥氏体钢都具有这类曲线)。 (四)影响奥氏体等温转变图的因素 1、化学成分 (1)碳含量的影响 P部分:亚共析钢,随碳含量的增加C曲线右移。 过共析钢,随碳含量的增加C曲线左移。 B部分:随碳含量的增加C曲线总是右移。 (2)合金元素的影响 除Co以外,常用的合金元素均增加过冷A的稳定性,推迟转变,使C曲线右移,延长过冷A转变开始和终了时间,对P和B转变有分离作用。Al的作用,对B转变与Co相同。 ★ 合金元素只有溶入奥氏体中才有上述作用,否则将使奥氏体转变速度加快,C曲线左移。 根据合金元素对过冷A影响的性质不同,把合金元素分两类: 第一类:非(弱)碳化物形成元素Mn、Ni、Cu、Si对过冷奥氏体的影响在性质上与C的作用相似,即减慢P和B的形成,降低Ms点。 第二类:碳化物形成元素,其中大多数减慢F、P形成的作用大于减慢B形成的作用,同时也降低Ms点。 A、Cr的影响 增加转变的孕育期,使P转变部分和B转变部分分离,即P部分移向高温区,而B部分移向低温区 对B转变的推迟作用大于对P转变的推迟作用。 B、Ni和Mn的影响 Ni对C曲线的形状无影响,使整个曲线向右略下方移动,降低Ms点。 Mn对高碳钢的C曲线的影响基本与Ni相似,但推迟转变的作用大于Ni。Mn对转变终了线的推迟作用更显著,即降低了A向P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