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2
主讲:彭洁莹
电话:2382336
Email :pengjieying1998@
中国古代文学2
包括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发展史;
计划学时:48
考核:成绩=期末试卷100x70%+平时成绩100x30%
平时成绩取决于:
阅读笔记
背诵
缺席、迟到、早退情况
第一篇 秦汉文学史
第一章 秦代文学概述
公元前221年,秦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筑长城、修驰道、颁令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维护统一,加强君主集权。
1.以名法治国,崇霸力,重实用,绌文采,排斥儒墨诸家。
2.“燔灭文章,以愚黔首”
焚书坑儒
?°史官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史记 .秦始皇本纪》)
三、秦之文学:“秦世不文”
?°由现存者而言,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五篇《李斯》)
1.统一前吕不韦门客的《吕氏春秋》(?°吕览?±)
?°杂家?±
保存了大量先秦时代的文献和遗闻轶事。
特点:
1)文章精炼短小,文风平实畅达,说理生动。
2)以寓言故事为譬喻。
如?°盗亦有道?±?°刻舟求剑?±
2、李斯的《谏逐客书》及其刻石之文
3、秦代君臣的诏令奏议之文
4、民间歌谣《汉书?¤贾捐之传》:?°长城之歌,至今未绝?±。今所传者,仅此一首: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
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拄??±
?a深刻反映秦代人民反对征戍徭役的激愤。
四、作品选:李斯 《谏逐客书》
一、解题
1、?作者简介
战国时楚国上蔡人。从荀子学“帝王之术”,是韩非子的同学,奉行法家思想。
年少时做过郡府小吏,后为秦国客卿、丞相。帮助秦王统一中国。
李斯 《谏逐客书》
?°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贤人与小人其实就象老鼠一样,就看你处在什么样的位置)。
“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
(人生在世最大的污辱是地位卑贱,最大的悲哀是生活穷困)
2、本篇选自司马迁《史记 .李斯列传》,是李斯的奏章。
二、串讲
鲁迅:?°本文用意庸,写法高人一筹。?±
思考:本文用意何在?写法如何高人一筹?
李斯 《谏逐客书》
第1自然段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窃:私下。自谦之辞。
过:错误。
李斯 《谏逐客书》
第2自然段
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yuān),迎蹇(jiǎn)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缪:通“穆”。
戎:古代对西部少数民族的统称。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乐用:乐于为国效力。
举地:攻取土地。
治强:安定强盛。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yān)、郢(yǐng),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y¨?)到今。
张仪之计:即连横之策。
从:通?°纵?±,即合纵,指六国联合抗秦。
施:延续。
昭王得范雎(jū),废穰(rǎng)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私门:贵族豪门。
负:辜负,对不起。
向使:当初假如。
却:拒绝
内:通?°纳?±。
是:指示代词?°这?±
第3自然段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tu¨?)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
服:佩带。
纤离:古骏马名。
翠凤之旗:用翠羽编成凤鸟形状所装饰的旗帜。
灵鼍:鳄鱼类,皮可制鼓,声音洪大。
说:通?°悦?±。
必秦国之所生而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ju¨|t¨a)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玩好:指玩赏、喜好之物。
駃騠:骏马名。
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
所以:所用来?-?-的。
下陈:堂下,指宫女。
傅玑之珥:附有玑珠的耳饰。傅:通?°附?±。
阿缟:阿:齐国东阿。缟:白色的丝绸。
随俗雅化:随着时尚打扮得时髦漂亮。
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b¨?),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