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肠外营养》ppt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肠内肠外 * 基本饮食 肠内营养 治疗饮食 流质饮食临床 (EN) 管喂饮食 混合奶营养 非要素饮食 治疗 要素饮食 中心静脉营养 肠外营养 (PN) 周围静脉营养 肠内营养——临床营养“第二次革命” “IF GUT WORKS AND SAFETY,USE IT.” 只要肠还能工作并能安全 使用,就使用肠内营养。 优点 能保存胃肠生理结构和功能 保护肠粘膜屏障 防止细菌易位 避免胰--胆系统功能退化 有利于营养素利用 较少感染和代谢性并发症 方便、经济 早期肠内营养(EEN) 保持胃肠正向蠕动 改善肠微循环功能 供给胃肠营养 预防应激性溃疡 保护肠屏障,防止菌群易位 减低肠源性感染发生率 广泛应用原因 方法有效性 管饲材料和放置方法改进 管饲液改良 辅助设备完善 安全性因素 采取合适处方和灌注手段 正确选择部位,合理放置饲管 管饲前后进行营养代谢评估 耐受决定因素 胃肠功能和接受限量 灌注速度和溶液温度 处方合适与否 另加入药物的影响 管饲类型 鼻胃管或鼻肠管 造瘘管 胃造瘘 空肠造瘘 十二指肠造瘘 咽、食管造瘘 并发症 呕吐和误吸 腹泻和便秘 投给方式 分次推注 间歇重力滴注 连续输注 分次推注 将营养液用注射器缓慢地注入胃内,每次200ml左右,每日6-8次 适用于鼻胃管或胃造瘘注入匀浆 易引起腹胀、腹痛、恶心、呕吐 间歇重力滴注 将营养液置于管饲容器中,经输液管与喂养管相连,缓慢滴注 每次250-500ml,速30ml/min,每次持续30-60min,每日滴注4-6次 适用于鼻胃管或胃造瘘管输注较粘稠的液体 可能发生胃排空延缓 连续输注 与间歇重力滴注的装置相同,通过重力或输液泵连续12-24h输注 特别适用于危重病人或经空肠造瘘管喂养者 输入的容积、浓度和速度应从低值逐渐调节至病人能耐受的程度 肠内营养的种类 要素饮食 短肽类、氨基酸单体 非要素饮食 整蛋白制剂、匀浆饮食(自然食品) 组件型制剂 要素饮食 优点: 分子量小 成分明确 不需消化或仅稍需消化,容易吸收 无渣 缺点: 口感差 渗透压高,容易产生渗透性腹泻 没有或仅有轻度刺激肠粘膜增殖的作用 营养组成 糖类 部分水解淀粉,即多聚糊精和葡萄糖约占总热能80% 蛋白质 以肽和AA形式提供,即酪蛋白、乳清蛋白或其他蛋白水解物,占总热能12%~20% 营养组成 脂肪 长链与MCT混合,占总热能1%~5% 含足够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不含乳糖,不含食物纤维 热量浓度:1~1.5kcal/ml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