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四章 色谱的性与定量.ppt

发布:2019-04-07约5.63千字共5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 色谱的定性和定量方法 一、色谱的定性分析 1、利用保留值定性 鉴别每个色谱峰 通过比较保留值(通常是保留时间)的方法,找到各色谱峰所对应的组份 大多数情况下用比较保留时间来定性 即所谓: 保留时间相同,可能是同样的组份 保留时间不同,肯定不是同样的组份 (1)气相色谱中用保留值定性的方法 ① 利用已知物直接对照进行定性分析 通常做法:把未知物和已知标准物在同一根色谱柱上,用相同的色谱操作条件进行分析,记录色谱图后利用保留时间进行比对 为避免载气流速和温度变化引起保留时间的变化,可用相对保留值定性或用已知物增加峰高法定性 已知物增加峰高法定性原理:在得到未知样品的色谱图后,往未知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已知物质,在同样色谱条件下的两色谱图对比图谱比较峰高。 ②利用相对保留值定性 定义:相对保留值是组分i与基准物S的调整保留值之比: 优点:可以消除某些操作条件的影响,只要柱温、固定相不变,即使柱径、柱长、填充情况及流动相的流速有所变化,相对保留值γ仍然不变,它是色谱定性分析的重要参数 ③利用保留指数定性 表示物质在固定液上的保留行为,是目前使用最广泛并被国际上所公认的定性参数,它具有定性可靠,重现性好,标准统一等优点。 可将储存在计算机中的标准保留指数转换成用户色谱条件下的保留指数和保留时间(tR) (A)定义 (B)保留指数的测定 保留指数的准确度和重现性都很好,用同一色谱柱测定误差小于1%,因此只要柱温和固定液相同,就可以用文献上发表的保留指数定性。 (2)液相色谱中用保留值定性的方法 保留值定性的主要方法 ★直接与已知标准物对照 ★某一未知峰和已知标准物的保留值完全相 同—可能是 ★改变色谱柱或流动相,保留时间仍完全相同—基本是 利用文献的数据进行对比和定性分析 注意HPLC的柱填充技术的复杂性,定性受到限制 最简单的方法:标准添加法 前提:要有标准物 判断的标准:加入标准样后,使未知样色谱峰增高,改变色谱条件,未知峰仍能增高 同时用其他方法 其他色谱方法(改变机理,如:用不同的色谱柱) 其他检测器 PDA,光谱图比较、谱库检索 确认色谱峰的纯度 - 保证每个色谱峰下只有一个被测的组份 -检查是否有共流出的物质(杂质)干扰 色谱峰纯度确认的方法 -用光电二极管矩阵检测器比较光谱图 -峰纯度鉴定,四波长比例 MS,质谱图解析、谱库检索 其他仪器方法 (3)平面色谱中用保留值定性的方法 定性方法:比较未知组分和已知标准物质的比移值 影响比移值的因素:固定相的性质、展开剂的性质、被分离组分的性质、展开时的温度等 注意事项 ①展开槽应密闭 ②沿分离轨迹固定相与流动相无梯度变化 ③展开剂的前沿位置能正确测定 2.联机定性 联机定性是指把色谱和质谱、红外、紫外和核磁共振法联合使用 联用方式: 第一种:先收集色谱分离后的组分,再用“四大谱”的方法进行定性分析 第二种:通过“接口”技术直接把色谱和“四大谱”仪器连接起来,对每一被分离的组分进行定性分析 二、色谱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的具体内容 确定样品的类型,主要成分/痕量成分 使分析条件的分离度(R)大于:1.5 色谱峰的定性,峰一致性测定 检测限及定量限:确定灵敏度及线性范围 用标样建立标准曲线 检查方法的准确度及精确度 用标样定期检查方法 (一)定量分析基础 1.定量分析的基本公式 定量分析的目的: 要确定样品中某一组分的准确含量,是一种相对的定量方法 定量分析的方法: 在某些限定条件下,检测器响应值(色谱峰的峰面积或峰高)---所测组分的数量或浓度成正比, 即: 式中: –组分i的质量 —组分i的浓度 —组分的校正因子(与检测器的性质和被测组分的性质有关) —组分i的峰面积, —组分i的峰高 2.峰面积的准确测定 1)对称峰的峰高和峰面积的测定 第一法:峰高×半高 峰宽 式中: h—从峰顶到峰底线的垂直距离 W h/2—峰高1/2处的峰宽 第二法:三角形法 式中:BM—三角形的高 Wi—三角形KML的半高宽,近似等于色谱峰高0.607处的峰宽 2)不对称峰峰高和峰面积的测量 第一法:峰高×峰宽的平均值 式中:h—峰顶到峰底线的垂直距离 ?(b0 .15+b0.85)—峰高0.15处和峰高0.8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