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气相液相色谱技术及应用.pptx

发布:2020-04-07约1.88千字共4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色谱学发展简史 二、色谱学基本原理 三、色谱仪的基本结构 ;一、色谱学发展简史 二、色谱学基本原理 三、色谱仪的基本结构 ;色谱法(chromatography)是20世纪初由俄国植物学家Tswett发明并命名的 1903年,他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把干燥的叶用石油醚萃取后,将少量的萃取液倾入填充有沉降CaCO3的直立玻璃管柱的顶端,然后用石油醚洗脱,发现叶中的色素在CaCO3柱上互相分离,形成不同颜色的色带。他把这种方法命名为色谱法(Chromatography)。 ;1931年,Kuhn和Lederer用填充氧化铝粉末的柱管将胡萝卜素中两种性质非常相似的烃的异构体(α-和β-胡萝卜素)分离成功,才引起人们的注意,认识到色谱法在分离混合物方面有着广阔的前景。 1940-1943年,Tiselius发展了吸附色谱,并由于在吸附色谱和电泳等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而获得194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1941年,Martin和Synge在研究氨基酸分离时又发明了分配色谱法,他们因此获得了1952年诺贝尔化学奖。 ;一、色谱学发展简史 二、色谱学基本原理 三、色谱仪的基本结构 ;色谱是一种分离技术,当这种分离技术应用于化学分析,就是色谱分析 色谱分析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各混合物的分离 它的分离原理是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间进行分配:即固定相、流动相 固定相分两类:活性固体、活性液体 流动相一般为惰性气体或有机溶剂;1.色谱法分类 按两相物理状态分类: 气-固色谱(gas-solid chromatography, GSC) 气-液色谱(gas-liquid chromatography, GLC) 液-固色谱(liquid -solid chromatography, LSC) 液-液色谱(liquid-liquid chromatography, LLC) 按固定相形态分类: 填充柱色谱 柱色谱 毛细柱色谱(开管式色谱) ;1.色谱法分类 按分离过程物理化学原理分类: 吸附色谱:用固体吸附剂做色谱固定相,样品各组分在吸附剂上吸附力大小不同。 分配色谱:用液体做固定相,利用试样组分在固定相中溶解、吸收或吸着能力不同,因而两相分配系数不同进行分离。 离子交换色谱: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分离离子型化合物 还有:离子对色谱、凝胶色谱、络合色谱、亲和色谱等。;2.色谱过程: 由于各组分在固定相的分配系数或吸附和脱附能力有差异,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滞留时间也就不同,即它们在柱中向前移动的速率不同。 随着流动相不断流过,组分在柱中两相间经过了反复多次的分配和平衡过程,当移动一定柱长以后,试样中各组分即可得到较完整的分离。 ;色谱图的基本结构:;色谱图:;色谱图:;一、色谱学发展简史 二、色谱学基本原理 三、色谱仪的基本结构 ;流动相供输系统;三、色谱仪的基本结构 3.1 气相色谱仪 3.2 液相色谱仪;三、色谱仪的基本结构 3.1 气相色谱仪 3.2 液相色谱仪;3.1气相色谱仪的基本结构;3.1气相色谱仪的基本结构;3.1 气相色谱仪的基本结构;3.1 气相色谱仪的基本结构;3.1 气相色谱仪的基本结构;3.1 气相色谱仪的基本结构;问题:;问题:;问题:;问题:;问题:;问题:;使用气相色谱注意事项;三、色谱仪的基本结构 3.1 气相色谱仪 3.2 液相色谱仪;3.2 液相色谱的基本结构;3.2 液相色谱的基本结构;3.2 液相色谱的基本结构;3.2 液相色谱的基本结构;两种色谱法的特点 ;两种色谱法的特点;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应用范围广的优点,表现在:;气相色谱仪的应用;气相色谱仪与EAG连用;气相色谱在昆虫学中的应用;气相色谱在昆虫学中的应用;气相色谱在昆虫学中的应用;气相色谱在昆虫学中的应用;在昆虫分类中的应用 利用气相色谱技术对昆虫表皮碳氢化合物进行分析,并以此来对昆虫进行分类鉴定,是近年来昆虫分类研究的一种新方法。它主要用于近缘种及种下类群的分类研究。 例如:用气相色谱(GC)分析冈比亚按蚊(Anopheles gambiae)复合组中两个近缘种An. arabiensis、An. gambiae,结果发现C25-39的化合物分布有种间差异。 ;岛津气谱仪操作过程:;岛津气谱仪操作过程:;Class-GC10工作站;Class-GC10工作站的操作;谢谢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