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国学智慧与管理创新课件.ppt

发布:2017-09-15约7.36千字共6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国学智慧与管理创新 一 国学智慧是中国文化的结晶 1国学的概念 2灿烂的中华文明 3国学智慧应用对企业管理的启示 4学习国学智慧的目的在于运用 国学的概念 国学产生于西学东渐,中为西用的历史背景之下。 国学值得是以儒学文化为主体的文化和学术。 国学产生于二十世纪初,兴盛于二十年代。 盛行于今天,是当代人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文化的回归。 灿烂的中华文明 二儒家思想是国文化的主流意识形态 1易经是儒家文化的经典 2儒家文化的发展和沿革 3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 4儒家经典是杰出的管理思想 案例 从国美的融资上市看黄光裕的沉浮 1 第一阶段:先秦儒家思想,儒学的勃兴 2 第二阶段:董仲舒的改造,成为正统思想 3 第三阶段:程朱理学,新的儒学体系 4 第四阶段:对儒学批判继承,构建时代特 色的新思想 一、儒家思想形成的背景:“百家争鸣” 3、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4、“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①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 ②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③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三、先秦儒家思想特点: (1)具体化,没有抽象的理论基础 (2)具有理想化的色彩 主要内容:大多是关于 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从政方面的治国原则。(民间学派) 董仲舒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 (1)使儒家思想政治制度化 (2)使儒家思想宗教化 总之: 政治制度层面的作用上升;作为伦理道德,身心修养层面的社会功能下降。 1、魏晋南北朝时期面临严重挑战 原因 ①佛教盛行 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 ③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 2、隋唐时期 : 更辉煌的 时期 三教归儒(儒、释、道) 儒家经典的标准读本《五经正义》 三、程朱理学的特点: 复兴儒学,使儒家思想理论化和思辩化 总之:政治制度层面的作用和作为伦理道德,身心修养层面的社会功能走向一致化。 一、“离经叛道”的李贽” 1、李贽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 经历:求学——做官——入狱 性格:“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2、李贽的代表作 :《焚书》 《藏书》 3、李贽的进步思想主张。 1)、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批判道学家的虚伪。 2)、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 4、评价 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1、共同的生活背景。 政治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社会的危 机日益加深 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缓慢 (根源) 思想:自然科学也有了一定发展 经历:都参加了抗清斗争,后隐居著书立说 中庸之道是儒家方法论的核心内容 孔子论中庸: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中庸》) 中庸本义 郑玄:“庸,常也,用中为常道也”; “名曰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 中庸的特征 1、过犹不及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2、和而不同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时中 伯夷,伊尹何如?曰:不同道.非其君不事, 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何事非 君,何使非民,治亦進,亂亦進,伊尹也.可以 仕則仕,可以止則止,可以久則久,可以速则 速,孔子也(《孟子·公孙丑》) 松下幸之助:中庸就是不游移不 定,不偏激,而达到最合适的度,但愿所有 的社会生活都能实现中庸的原则。 四 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 1道法自然的哲学意义 2道不远人的人文情怀 3无为而治的管理境界 案例 两个内蒙人的企业管理对话 道家的思想 和谐思想的基础---------道法自然 人自身和谐的思想------上善若水 人与人和谐的思想—----少私寡欲 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道法自然 五 儒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