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1930.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1月 13 日 19 :30
申论三作业
公考通网校
公考通 APP 微信公众平台
(参考答案在最后)
专项训练 (一)
【作答要求】
结合资料2、4、5、6,谈谈你对小微企业发展 “专精特新”导向的理解。 (30 分)
要求: (1)观点正确,理解深刻; (2)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字数不超过600 字。
【给定资料】
资料2
1969年,25 岁的鲁冠球凭着东拼西凑的4000元钱,带领6 名农民白手起家,在萧山创办了 “宁围公社农
机厂”。为求生存,他千方百计为周边公社的农具提供各种配套, “人家要什么就做什么”。凭着鲁冠球超凡
的经营能力和敏锐的市场嗅觉,企业越做越大,到1978年,全厂已有400 多人,年产值300余万元,厂门口也
先后挂上了“宁围农机厂”“宁围轴承厂”“宁围链条厂”“宁围失蜡铸钢厂”和 “宁围万向节厂”等七八块
牌子。就在一切看上去都顺风顺水的时候,鲁冠球却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把挂在厂门口的几块厂牌一一
拆了,只留下一块 “萧山万向节厂”——他决心今后只把精力投放到一个产品中,那就是汽车的易耗配件 “万
向节”上。鲁冠球后来说,他从1978年开始考虑一些问题,“做工厂不能有什么就做什么,到了一定的时候就
要小而专、小而精”。自此,这家 “身份低微”的企业从当时的 “冷门”行业一跃发展成为今天营收超千亿、
利润过百亿的现代化跨国企业集团,被誉为 “中国企业常青树”。
浙江义乌S 日用品有限公司创始人楼某 14 岁时就随父走街串巷,鸡毛换糖,收过农药瓶、摆过地摊、搞过
养殖……15年间干过20 多个行当,但积蓄寥寥。1993年底,已是而立之年的楼某慢慢意识到,什么都尝试便
什么也做不好,他决定抓住手中的吸管生产设备,一门心思做吸管,从此不再换主业。“吸管这东西,一次性、
几厘钱、低门槛、低技术、低利润,在餐桌上都是白送,还没人关注,只能挣一点辛苦钱。”楼某说, “家庭
抱怨、员工怀疑,但我仍然坚持原定的路径,未来五十年只做一根吸管。”20 多年来,S公司坚持专业化发展
道路,坚守实业,不多元,不浮躁,不急功近利,将一根吸管做精、做强、做到极致。目前,S 公司拥有各类
塑料吸管生产流水线200 多条,企业员工600余人,年生产各类塑料吸管近万吨 (200 多亿支),已成为全球
质量最好、品种最全、创新最多、市场覆盖面最广的塑料吸管生产企业,是当之无愧的 “行业领导者”。
资料4
在浙江嘉兴众多小微企业中,不乏成功转型升级的样本。海归创二代徐某通过不断创新,将一个传统的图
文打印部变成了融信息化与数字化于一体的档案管理有限公司。徐某的父亲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承包了一家村办
企业,1995年开办了D 文体用品店;到2002 年,在全市已拥有4 家大型文体办公用品店,并在市、县大型商
场设立了多家专柜;2006年,又增加图文经营项目,并在2009年将图文业务独立开设成为一家企业,可以说
这是一个有着 “转型基因”的企业。2010年,从新加坡留学回国后,徐某从图文业务开始做起,迈上了商海之
路。经过一年多的历练,徐某发现,公司要发展,必须有先进的技术引领行业。为此,他引进日本先进机器,
1
将传统打印业务转向了数字化印刷。2012 年,经过结构调整和技术提升的D 文体商行已经在行业内崭露头角,
并在2013 年获得浙江省数字印刷经营许可证,成为嘉兴市唯一拥有此经营权的企业。同时,D 数字印刷有限公
司也成为嘉兴市政府定点印刷单位。这一次成功转型后,有着国际视野的徐某发现,越来越多的客户不但对印
刷业务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很多人对原始文件的数字化加工要求越来越迫切。 “一些人的档案都是纸质的,没
法满足现代社会电子化的需求。”徐某从客户需求中看到了商机。2013年,徐某再次引进先进技术,在数字化
印刷的基础上,增加了数字化加工。此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