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合肥工大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方.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土木工程专业
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方案
二OO九年十二月三十日
目 录
Ⅰ 专业培养简介
Ⅱ 专业培养标准
Ⅲ 专业培养矩阵
Ⅴ 企业培养方案
Ⅳ 专业教学计划
合肥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
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方案
(3+1)
Ⅰ 专业培养简介
一、学院与专业介绍
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现设有土木工程、给水排水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工程力学、测绘工程等六个本科专业,现涉及力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和测绘科学与技术4个一级学科现有工程力学、固体力学、结构工程、市政工程、防灾减灾、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桥梁与隧道、岩土工程、水利水电、水工结构、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13个工学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内容、知识学习方式、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实践教学及能力培养方式等关键环节实施“全过程、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稳定的大型企业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基本技能、表能力和工程综合能力。主要采取“+1” 应用型工程师培养模式,
按照本标准培养的专业的工程硕士达到工程师技术能力要求,经过两年的工程实践,可申请获得工程师技术资格。
四、考核方式和标准
加强对学生的考核力度,细化考核指标。考核主要分校内考核和校外考核两部分。
1.校内考核主要以理论考试为主,同时增加对学生创新能力和成果、以及综合素质的考核。
2.校外考核由学校和联合培养企业单位共同进行。
考核内容包括:工作态度、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实际操作能力、专业实践成果等几个方面。
考核方式包括:专业实践成果的数量统计、书面总结(设计或论文等)材料及质量评定、专业汇报和答辩、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评价等。
考核内容权值:工作态度(0.1)、创新能力(0.15)、团队协作精神(0.1)、实际操作能力(0.3)、专业实践成果(0.35)
考核等级:根据加权平均分将校外考核结果分成5个等级: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
附表1: 土木工程专业部分“双师型”教师简况
序 号 教 师 职 称 执 业 资 格 证 书 1 叶献国 教授 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2 柳炳康 教授 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3 方诗圣 教授 国家注册岩土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4 周 安 教授 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5 詹炳根 教授 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 6 陈道政 教授 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7 杨成斌 教授级高工 8 徐 勤 教授级高工一级注册结构师注册咨询工程师 9 王章虎 教授级高工 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 10 黄慎江 副教授 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 11 孙昌玲 副教授 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投资咨询工程师 12 肖亚明 副教授 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13 关 群 副教授 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工程师 14 郭建营 副教授 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一级建造师 15 贾莉莉 副教授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投资咨询工程师 16 陈丽华 副教授 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17 胡 诚 副教授 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 18 杨树萍 副教授 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 19 种 迅 副教授 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20 吴春萍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结构师注册师 21 孙 洁 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结构师 22 鹿中山 高级工程师咨询工程师一级注册师 23 王成刚 讲师 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24 江小燕 讲师 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
合肥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
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方案
Ⅱ 专业培养标准
一、培养目标
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主要培养掌握土木工程学科如工业与民用建筑、桥梁工程、道路工程、岩土与地下工程等相关领域的基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土木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了解国内外工程科学和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计算机应用试验仪器使用的基本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工具)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初步能力;
了解土木工程主要法规
5.具有进行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的初步能力。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使用现有的技术、工具或新兴技术发现、分析和解决工程实践活动中的问题1.1 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以及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