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科学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以“自感现象”教学设计为例.pdf

发布:2019-10-16约8.1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Vo1.34 No.494 物 理 教 学 探 讨 第34卷总第494期 8.2016 .16 Journalof PhysicsTeaching 2016年第 8期 “科学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以“自感现象”教学设计为例 马 剑 南京第九中学 .南京 210018 摘 要 :以 “自感现象”为例 ,就 “科学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 中进行实践应用,尝试设计探究活动引导学生 进行体验、思考、推理和观察,从而 “发现”和掌握 自感 电动势对 电流的阻碍作用。 关键词 :科学探究教学模式:自感现象: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148(2O16)8-0016-3 科学探究教学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 问:断开开关的瞬间。1节干电池何以使得这 启发下 .独立 自主开展学习活动 ,通过经历与科 么多同学同时受到电击? 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 .学习如何 答 :开关断开后 ,同学们与线圈构成闭合 回 发现 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科学探究 路 .“电击”可能与线圈有关 的乐趣 .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领悟科学的思想 由 “电击”体验引发思维疑问.从而引入本节 和精神 它是实施新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课 课研究的课题—— “自感现象” 且在生活中.学 型。在此以 “自感现象”为例,就 科“学探究教学模 生接触到 自感的机会并不是很多.缺乏对 自感的 式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进行实践应用 直接体验 。借助 “电击”游戏,能感受到物理学习 “自感现象”是人教版选修3—2第四章第六节的 的现实意义.同时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学 内容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通过电磁感应 问:开关断开时,通过线圈的电流大小如何 的有关规律分析通电、断电时 自感现象的成 因. 变化.电流变化的同时又引起哪些物理量的改变? 以及认识 自感现象是电磁感应现象的特例 .感悟 答 :电流减小.线圈中磁场减弱.通过线圈的 特殊现象中它的普遍规律 .而普遍规律中包含了 磁通量减小 会产生电磁感应现象 .产生感应电 特殊现象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动势。 1 实践案例—— “自感现象”教学片段 断开开关的瞬间.线圈产生的自感电动势使 1.1 切身体验 .认识 自感 得同学们受到了电击。 如图 1所示.让几位同学手拉手 “串联”在电 根据奥苏贝尔的同化理论 .任何一个新知识 路中.电源只需 1节干电池 均可以通过上位概念、下位概念和先行组织者 .寻 找它与旧知识的联系作为新概念的增长点.促进 新知识的学习。在本节课之前 .学生已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