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马克思重点概念.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辨析
社会意识是具体的、历史的,每一时代的社会意识都有其独特的内容和特点,具有不断进步的历史趋势,但不管怎样变化、发展,其根源总是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这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但社会意识又有其相对独立性:(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进步的社会意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遇见推断未来,知道人们的实践活动,落后于社会存在的意识,则阻碍社会的发展。(2)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社会生活的内在联系及其统一性决定了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也必然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同时,社会意识诸形式均有自成系统,前后相继的历史链条,因而具有历史继承性,有其发展的特殊规律。(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任何社会意识都不会凭空出现,只能是适应一定社会物质生活发展的要求而产生的,因而,它必然具有满足这些需求的功能和价值。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物质力量,并作用于社会存在,影响历史的发展。4、总之,先进的社会意识反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对社会发展起着阻碍的作用。
3.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1)是什么?(2)包括什么内容?(3)为什
(1)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2)包括:1、思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既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2、维能否认识或者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3)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不能回避的最基本的问题,同时也就必然成为哲学不能回避的基本问题。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科学解决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才能在实践中理解世界的本质,把握世界的联系和发展,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奠定基础。
5.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禁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相互依懒、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4.马克思主义(辩证)物质观
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限;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及意义
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及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指社会的精神生活方面和过程,是精神产品的总和。包括各种社会意识形式和社会心理,如道德、宗教、哲学、科学。是社会存在的反应。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管反应,社会意识产生的最切近的基础是人类的社会实践,实践的能动性决定了社会意识反应社会存在的能动性,所以,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是对以实践为基础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世界的反映。
11.辩证的否定观
(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事物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4)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及克服其消极因素有保留其积极因素。
7.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及其关系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中,旧的矛盾解决了又会产生新的矛盾,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事事有矛盾,矛盾无处不在;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时时有矛盾、矛盾无时不有。
矛盾的特殊性分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性质、地位和作用。
矛盾的普遍性既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既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特有的辩证法,也是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