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5届重庆市拔尖强基联盟高三下学期2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docx

发布:2025-03-17约7.04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重庆市高2025届拔尖强基联盟高三下2月联合考试

历史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书写;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保持答卷清洁、完整。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自行保管,以备评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左传》中记载,鲁国大夫臧文仲对鲁僖公说道:“臣闻之,服于有礼,社稷之卫也。”《晏子春秋》中记载,晏婴对齐景公说:“婴闻之,人君无礼,无以临邦。大夫无礼,官吏不恭。父子无礼,其家必凶。兄弟无礼,不能久同。”这表明

A.封建等级秩序遭到破坏B.社会转型中礼制仍受重视

C.儒家思想受到诸侯推崇D.士阶层试图影响现实政治

2.战国时期以来,女娲传说和伏羲传说分别流行于我国的南北各地。从西汉开始,他们或被演绎成为兄妹关系,或被演绎成夫妻关系,“伏羲鳞身,女娲蛇躯”的主题成为常见于文人诗赋、砖石和绢画的基本题材。这一变化反映了汉代

A.华夏认同观念的加强B.文学创作源于神话传说

C.区域间经济往来频繁D.南北文化的进一步交融

3.下面是北魏《齐民要术》中的关于羊、牛等与谷物的部分记载。这些记载反映出当时

“三四月中,种大豆一顷,杂谷并草留之,不须锄治。八九月中,刈

作青茭(指喂牲口的青色干草)......凡秋刈草,非直为羊然,大凡悉皆倍胜。”

《养羊篇》

“其土黑坚强之地,种未生前遇旱者,欲得令牛羊及人履践之。湿,则不用一迹入地。稻既生,犹欲令人践垄背。践者茂而多实也。”

《旱稻篇》

A.农牧民族交融的时代态势B.小农经济呈现繁荣景象

C.农业商品化生产受到重视D.人口迁徙促进区域开发

4.唐代都城长安的市没有遵循前代“前朝后市”的布置原则,而是在皇城的左右前方对称布置东、西两市。每市占两坊大小,内部由“井”字街划分为九个区域,通向市四面的八个门,中央设管理机构。据此可知,唐代市的管理

A.推动集市贸易的区域专业分工B.打破了市坊分离的传统格局

C.难以适应商业发展的空间需求D.体现了城市主要职能的演变

5.南宋初期,宋高宗给予宰相重权,通过与宰相共同分配权力的方式建立高速运行的中央决策系统,使得“原本分享的权力逐渐被皇帝和权相集中起来”。这说明当时

A.南宋官僚体系面临严重危机B.中央权力运行方式有所调整

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逐步缓和D.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6.清初思想家李颙指出“儒者之学,明体适用之学也”,“穷理致知,反之于内,则识心悟性,实修实证;达之于外,则开物成务,康济群生······明体而不适于用,便是腐儒;适用而不本于明体,便是霸儒。”这一言论

A.表达个性自由的愿望B.体现经世济民的观念

C.蕴含离经叛道的倾向D.宣扬空谈心性的主张

7.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决议提出:“苏维埃工农共和国及其中央政府宣告,把自己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分子,苏维埃愿意给予以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富农的财产不没收,富农的土地,除封建剥削之部分外,不问自耕的与雇人耕的,均不没收。”在此,中共主张

A.促成国共合作,推翻北洋军阀统治B.进行土地革命,推翻南京国民政府

C.联合不同阶级,反对帝国主义侵略D.加强民主建设,巩固抗日根据地

8.图1、图2是中国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新建工业分布示意图。这两幅图反映当时我国

A.工业的区域分布重心已经发生转移B.致力于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C.实行战略调整以应对严峻国际形势D.调整工业布局以期推进西部大开发

9.下表为20世纪晚期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情况(单位:%)。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项目

1978年

1985年

1990年

农业结构

种植业

79.3

69.3

64.7

牧业

15.5

22.1

25.8

林业

3.6

5.2

4.3

渔业

1.6

3.5

5.4

种植业结构

粮食作物

80.4

75.8

76.5

经济作物

9.6

15.6

14.4

A.国际市场向中国的全面开放B.农民经营自主权的不断扩大

C.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推广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

10.在雅典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