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第4部分:杀菌剂防治五味子白粉病.docx

发布:2024-11-16约2.88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

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第4部分:杀菌剂防治五味子白粉病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杀菌剂防治五味子白粉病田间药效小区试验的方法和基本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杀菌剂防治五味子白粉病(MicrosphaeraschizandraeSawada)田间药效小区试验及药效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试验条件

4.1试验对象和作物、品种的选择

试验对象为白粉病。

试验作物为五味子,选择当地主栽品种。记录品种名称。

4.2环境条件

所有试验小区的栽培条件(如土壤类型、肥力、种植期、密度等)和管理水平应均匀一致。且符合试验所需条件。

5试验设计和安排

5.1药剂

5.1.1试验药剂

记录试验药剂的通用名(中文、英文)或代号、剂型、含量和生产企业。

5.1.2对照药剂

4

对照药剂应是已登记注册的并在实践中证明是有较好药效的产品,对照药剂的类型和作用方式应与试验药剂相近,使用当地常用剂量。特殊情况应加以说明。试验药剂为混剂时,还应设混剂中各单剂为对照药剂。记录对照药剂的通用名、剂型、含量、生产企业和农药登记证号。

5.2小区安排

5.2.1小区排列

试验药剂、对照药剂和空白对照的小区采用随机区组排列。

5.2.2小区面积和重复

小区面积应15-50m2,应设保护行。

重复次数应4次重复。

5.3施药方法

5.3.1使用方法

按协议要求或标签说明进行。施药方法应与当地的农业栽培管理措施相适应。

5.3.2使用器械的类型

选择生产上常用的器械,应压力稳定,性能良好。记录所用器械的类型和操作条件(如工作压力、喷头类型、喷孔口径等)。施药应保证药量准确,分布均匀。用药量偏差不超过±10%。

5.3.3施药时间和次数

按协议要求或标签说明进行。通常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第一次施药。之后具体施药次数和施药间隔时间视病害发展情况及药剂的持效期而定。记录每次施药的日期及作物的生育期。

5.3.4使用剂量和容量

按协议要求及标签注明的剂量施用。施药剂量以有效浓度mg/kg表示,用于喷雾时,记录用水量,以L/hm2(升/公顷)表示。

5.3.5防治其他病虫害的农药资料要求

如使用其他药剂,应选择对试验药剂和试验对象无影响的农药品种,并对所有小区进行均一处理,而且与试验药剂和对照药剂分开使用,以将其干扰控制在最小程度。记录施用这类药剂的准确数据。

6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5

6.1气象及土壤资料

6.1.1气象资料

五味子白粉病的发生程度与温度、湿度、降雨有密切关系。试验期间,应从试验地或最近的气象台站获得降雨量(降雨类型和日降雨量以mm表示)和温度,特别是施药当日的温度(日平均温度、最高和最低温度,以℃表示)资料。

在整个试验期间,任何影响试验结果的恶劣气候条件,如严重或长期的干旱、暴雨、冰雹等均应记录。

6.1.2土壤资料

记录土壤类型、肥力、地形、灌溉条件和杂草等土壤覆盖物的资料。

6.2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6.2.1调查方法

病叶调查:每小区随机选5点,每点调查10株,每株调查5片叶,共250片叶,按分级标准记

载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并对防效进行统计分析。

分极标准:

0级: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6%-10%;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11%-20%;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21%-40%;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41%以上。

注:分级标准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杀菌剂防治黄瓜白粉病GB/T17980.30-2000

6.2.2调查时间和次数

叶片调查,每次施药前和末次药后7-14天各调查一次,药效期长的药,可以继续调查。

6.2.3药效计算公式

X=×100··································································(1)

式中:

X——病情指数;

Ni——各级病叶数;

6

i——相对级数值;

P

P=1?×100··································································(2)

式中:

P——防治效果,单位为百分率(%);

CK0——处理前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

PT1——处理后药剂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