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讲座8-1中国古代书法.ppt

发布:2017-08-07约3.57千字共2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古代书画 中国古代书法 中国古代书法 魏晋至隋唐的书法 五代宋元的书法 明清时期的书法 魏晋至隋唐的书法: 魏晋时期,汉字的发展完成了由隶书向楷书的转变,书法作为一项独特的艺术门类也卓然而立,真正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当时的书体从先前的篆、隶、章草中蜕化出来,流行起楷书、行书和草书。在辈出的书法名家中,三国魏的钟繇对推进楷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东晋的王羲之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不仅确立了楷书的规范,更在行草书的创作中改变了以往质朴淳古的书风,开创出一种妍美流便的新颖体貌,取得极高的艺术成就。他的儿子王献之继承了父亲的书法风格,且有所创新,故与父亲合称“二王”,同被后人视为书法艺术的最高典范。 隋唐时期的书法艺术在继承魏晋南北朝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创造,由隋入唐的楷书大家虞世南、欧阳询等人确立了崇尚法度,严谨端庄的唐楷风貌,盛唐的颜真卿以雄强茂密著称,中唐的柳公权以清劲瘦硬见长,更将楷书艺术推向高峰。张旭和怀素则将前人的今草发展成笔势连绵、变化莫测的狂草,其独抒性情、纵横恣肆的书法作品不仅把草书艺术推向极致,也显示了唐代宏大宽博的气象。 晋代书法名作之一 晋代书法名作之二 晋代书法名作之三 唐代书法名作之一 唐代书法名作之二 唐代书法名作之三 五代宋元的书法: 五代、宋初,书法作品的总体风貌沿袭了唐代“尚法”的艺术特色,运笔、结体都比较规范,但一些书家,如五代的杨凝式等,则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表现出潇洒不羁的意趣。 自北宋中期开始,书法风格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形成了“尚意”的艺术追求和时代特色。当时涌现出许多具有强烈个性特征的书法大家,如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他们不拘前人成法,强调个人性情的表现和主观意趣的抒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严谨的法度,开创了一种具有独特审美趣味的新书风。在书体上,则倾向于选择比较奔放活泼的行草书作为其艺术表现的主要形式。 元代的书法作品别具一种风气,以赵孟頫、鲜于枢等为首的书法大家,对宋人尚意末流的过度放纵恣肆作了矫正,崇尚一种平和冲淡的艺术旨趣,其恬适蕴藉的书法风貌也很有独到之处。 五代、宋初的书法名作 宋代书法名作之一 宋代书法名作之二 宋代书法名作之三 元代的书法名作 明清时期的书法: 明初书坛主要沿袭以赵孟頫为代表的元人书法,著名书家有合称“三宋”的宋克、宋广、宋璲等人。当时还流行工整端庄、流美华丽但缺少变化的“台阁体”书法,沈粲、沈度等人为其代表。 明代中期,苏州地区崛起一批书画名家,最有代表性的为祝允明、文徵明、王宠、陈淳等人,他们的书法各具风姿,较有个性,体现了明人书法“尚态”的艺术趣味。 晚明的书法大家首推董其昌,他的书法上溯晋唐宋元,而又自成一格,用笔圆润飘逸,体势雍容典雅,对后人有很大影响。当时还出现了一批不守成规,书风奇谲的书家,他们主张宁拙勿巧,独辟蹊径,著名的有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傅山等。 清初的书法主要受赵孟頫和董其昌的影响。清代中期,有些书画家强调个性,出现一些新的气象。清代后期,碑学兴起,许多书法家取法金石碑刻,摒弃帖学,书风为之一变。 明代书法名作之一 明代书法名作之二 明代书法名作之三 清代书法名作之一 清代书法名作之二 晋唐宋元书法欣赏 * * 声音8-1-1 声音8-1-2 在传世的名家书法墨迹中,当以传为西晋陆机所书的《平复帖》为最早,此帖无名款,宋人定为陆机书,其书法虽为章草,但已表现出向今草演变的趋势。东晋王羲之的传世墨迹皆为后人摹本,其中唐摹本《姨母帖》为著名的一件,此帖字体端庄凝重,笔锋圆浑遒劲,尚存较多传统风貌。上图左为《平复帖》(纸本),右为《姨母帖》(纸本)。 声音8-1-3 图片8-1-1 图片8-1-2 《兰亭序》最能体现王羲之的妍美书风和杰出成就,同时也反映了晋人“尚韵”的艺术追求,后人誉之为“天下行书第一”。上图为唐代冯承素所摹《兰亭序》(纸本,局部)。 声音8-1-4 图片8-1-3 《鸭头丸帖》是流传有绪的王献之名迹,其书法笔势灵动,婉转秀美,既有家学渊源,又凸现其“一笔书”的特色,确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东晋书家王珣的《伯远帖》也是极其著名的作品,其书法潇洒俊俏,颇为典型地体现了晋人的风韵,历来被认为是其真迹。上图左为《鸭头丸帖》(绢本),右为《伯远帖》(纸本)。 声音8-1-5 图片8-1-4 图片8-1-5 初唐书家中最著名的为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其中,虞世南以婉美秀逸闻名,欧阳询以险峻峭拔取胜。上图左为欧阳询《梦奠帖》(纸本,局部);右为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纸本,局部),可能是宋人临本。 声音8-1-6 图片8-1-6 图片8-1-7 张旭的狂草开创了草书艺术的新境界,他的作品在当时和后世都赢得了极高的赞誉。这件狂草作品《古诗四帖》纸本墨迹卷,原收藏于北宋宣和内府,流传至明代,董其昌定为张旭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