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经济学讲解.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第二讲:凯恩斯经济学 流动偏好越强,即人们想保留货币的愿望越强,则厂商为获得货币资本必须支付的利息率越高。反之,货币供应量越大,则利息率越低。但由于受流动偏好的阻碍,利息率不能无限下降。也就是说,利息率的下降是刚性的。 * * 第二讲:凯恩斯经济学 原因是,货币供给量大幅度增加后,公众在心理上对未来更感到难以预料,因而流动偏好变得更强。结果是,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使利率降低到某一水平,例如,降低到2%时,货币需求就会趋于无穷。货币当局增发多少货币,公众就会吸收多少货币,利率因此就不再下降。这就是“流动性陷井”。 再者,即使中央银行增发货币能降低利率,但是长期萧条如果便投资前景变得十分黯淡,也难以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 * * 第二讲:凯恩斯经济学 凯恩斯的结论: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率,以刺激投资,对增加就业有一定作用,但作用有限,最重要的政策还是财政政策。 * * 第二讲:凯恩斯经济学 (六)货币工资和价格 1.货币工资 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代表的传统经济学认为,货币工资有伸缩性,存在失业时,货币工资会自动下降,失业将随之减少,直至恢复充分就业。凯恩斯不同意传统经济学的上述观点。在假定货币工资和价格不变时,凯恩斯认为,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而不是取决于货币工资。 * * 第二讲:凯恩斯经济学 2.价格理论 传统经济学的价格理论认为,货币数量的增加量是价格水平的决定因素,货币数量的增加会直接影响价格水平。 凯恩斯的价格理论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对价格水平并没有直接的影响,而是直接影响利率水平。 * * 第二讲:凯恩斯经济学 (七)经济周期 凯恩斯认为,他自己的就业理论是通论,他的经济周期理论则是就业通论在经济周期方面的应用。 资本边际效率的波动是经济周期的主要原因。 凯恩斯不同意传统经济学用利率上升解释经济危机,而是主张用资本边际效率的崩溃解释经济危机。 * * 第二讲:凯恩斯经济学 凯恩斯的经济周期理论所引出的实际结论是,在萧条阶段,降低利率有助于经济复苏,但是,仅靠纯货币的补救办法并不能解决问题,重要的还是财政手段。 既然资本边际效率波动是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而成为资本边际效率波动的根源的心理又不可能根本改变,所以,不能把决定当前投资总额的职责放在私人手中,而应当由中央当局审慎地加以控制和管理。 * *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总结 就业、收入和有效需求 消费 消费倾向 平均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 收入大小 投资 利率 流动偏好 交易动机 谨慎动机 投机动机 货币数量 资本边际效率 预期利润收益 重置成本 古典经济学体系可以4个方程来表示: 实际部门 货币部门 * * 第二讲:凯恩斯经济学 凯恩斯经济学体系可以4个方程来表示: * * 第二讲:凯恩斯经济学 * * 第二讲:凯恩斯经济学 五、凯思斯的经济政策观点 凯恩斯经济政策观点的核心是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干预。凯恩斯要求扩大政府职能。他在这里所说的政府职能主要是指政府调节消费倾向和投资引诱的职能。 在刺激消费需求方面,凯恩斯主张国家部分地通过税制,部分地通过限定利率,部分地通过其他手段对消费倾向施加导向性影响。 * * 第二讲:凯恩斯经济学 在刺激投资方面,凯恩斯一方面主张国家采取措施提高资本边际效率,以刺激私人投资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主张投资社会化,由国家直接组织投资。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可以用来刺激消费和投资。凯恩斯认为,在这些政策中,仅仅依靠货币政策很难奏效,主要应当依靠财政政策。在财政政策上,凯恩斯不同意传统经济学保持国家预算平衡的观点,而是认为财政赤字有益。 《通论》中的哲学问题 “我们生存其中的经济社会,其显著特点就是不能提供充分就业,以及财富与所得之分配有欠公平合理。” “资本主义体系中有坐收利息阶级,这是一种过渡时期的现象,其任务完毕即将消亡。坐收利息阶级一经消灭,资本主义变将大为改观。坐收利息阶级以及毫无用处的投资者之自然死亡不是骤然的,而只是把最近在英国已经看到的现象慢慢延长下去而已,故不需要革命。” * * 《通论》中关于哲学的问题 “要达到接近充分就业的水平,唯一的办法是由社会来总揽投资这件事情… …还有许多方法可以将国家的权威和私人的主动性力量结合在一起。除此之外,似乎没有强烈理由实行国家社会主义,把社会上大部分经济生活包罗在政府权限之内。” “除了消费倾向和投资引诱必须由中央统控,使得二者协调配合之外,实在没有理由要使经济生活比以前更社会化。” * * 《通论》中关于哲学的问题 “在几种情形下不能让经济力量自由运行,须由政府来约束和指导;但是,还有很大一片园地可以由私人负责,由私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