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已看第二篇-微影技术.doc

发布:2018-08-29约5.16千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微影技術 微影技術是形成阻擋蝕刻或阻擋離子佈值之罩幕層(mask),以選擇性進行蝕刻或植入。係利用光的能量使受光照的光阻(photoresist)性質改變,因而在顯影(develop)時被溶解掉,未受光照部分則形成圖案做蝕刻之阻擋,此即為正光阻(positive photoresist)。反之,若感光後變成不溶解的光阻稱為負光阻(negative photoresist)。如下圖所示。 圖一:正、負光阻曝光顯影成像及蝕刻後圖形轉移結果剖析圖 ? 正光阻在紫外光照射後,其鍵結被打斷,在顯影時即被溶掉,未曝光部分則存留,形成耐酸性腐蝕之保護膜。負光阻則相反,受紫外光照射後期鏈結才形成,顯影時則被保留,未曝光部分則被溶掉。 正光阻具有較佳之解析度(resolution)及較明顯的對比(contrast)因而可得到較細的線寬(line width)而為業界所樂用,但需要在相對溼度為45﹪~ 50﹪之環境下才能獲得良好之黏附性(adhesion),否則就容易剝落。反之,負光阻就不會如此嬌弱,雖然在溼度較高的環境下仍能使用,故為一般學校或學術單位採用。 由於所用紫外光之波長不夠短,G-line之波長為436nm,曝光時因繞射而使邊緣部分之光阻圖形變模糊,如圖所示,故線寬不易定義,通常以SEM量得的寬度與用光學顯微鏡觀察或用surface profiler所測得的寬度皆不同。 圖二:Typical lithographic-response or contrast plots for(a)negative resist and(b)positive resist in terms of the developed thickness normalized to initial resist thickness(p)as a function of log(dose).(c)and(d)Contrast plots for actual resist. ? 微影製程 1.光罩製作 在元件或電路設計完成後,即可利用OPUS軟體或Auto CAD做佈局(layout),最好先與NDL或半導體中心的技術人員(或光罩公司)討論細節,如製作工具之限制、對準圖形之設置、test key之設計等。 下一步即可將檔案磁片交給製作光罩人員,若線寬>1μm,則可用pattern generator製作。若線寬<1μm,則必須交由E-beam製作。光源使用紫外線(G-line)則可用玻璃基片製作光罩;若使用深紫外線(I-line)做光源時,則須用石英基片製作光罩,因為玻璃對I-line而言是不透明的。 但也可以不必製作光罩,而由pattern generator或E-beam直描(direct write)。 若線寬>3μm也可以利用Auto CAD刻畫紅膠紙,再交由光學照相製作光罩。 圖三:光罩製造流程 圖四:Idealized photolithographic system. Final drawing shows resist(-) before and(---)after an anisotropic etch. 圖五:(a)Ideal contrast curves.(b)Actual contrast curves.(c)The actual dimensions and slope of an exposed and developed resist 2.光阻製程 ? ? 圖六:典型光阻製程 (a)晶片清洗及前處理 上光阻前要有清潔之晶片,若晶片剛從爐管、蒸鍍或CVD等取出,最好立即上光阻;若放置了一段時間,應先以150~200℃烤10分鐘再上光阻。晶片上若有塵粒,則光阻會形成缺陷(如pin hole),若未乾燥則附著性差。為增加附著性,可先上一層HMDS(Hexamethyldisilazane)。 (b)上光阻(Coating) 通常用旋敷法(Spin Coating): (1)??????? 將晶片放在轉盤上,開真空吸著,試一試是否已經吸住(用躡子試),若吸不住,可能是真空幫浦管路漏氣,也可能是吸盤孔為光阻(Photoresist)所堵塞,宜以丙酮(Acetone)清洗(注意每次用完宜用棉花棒以丙酮擦乾淨,以造福後來使用者)。 (2)??????? 以注射器注入光阻(Photoresist)在晶片中心處,使之慢慢散開,注入劑量6”wafer為5 cc,而4”wafer為3 cc。 (3)??????? 設定step1、step2定時器之時間分別為10 sec、20 sec。 (4)??????? 設定step1、step2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