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数控机床原理及调校操作.ppt

发布:2017-11-10约3.09千字共3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数控机床原理结构及安装调试 机台安装调试 接电注意事项 首先确认机台的电压是三相220V还是三相380V(机台进线侧或铭牌上有标) 送电时先送厂房配电柜侧电压,机台侧量侧无异常时,再送电,(防止厂房电压异常导致机台损坏) 注意气管安装可靠,无泄露,通常气压为6KG/cm2 四 水平调校 数控机床调平 水平仪 先脑把工作台盘用油石油平,去除以毛刺及凸点。 把水平仪放于工作台上,通常使用两个,一个位于X轴方向,一个位于Y方向 观查水平仪时,应待气泡完全静止后,从上垂直观看。 水平仪摆放 机台水调校方法 首先松开每个地脚螺丝的锁紧螺母,然后用扳手把地脚螺丝拧到刚好受力的程度。(用小锤轻轻敲击无悬空) 从最低的一个脚开始调起,再调次低的,调整同时确保另外两个脚不要悬空,先调平一个方向,然后再调另外一个方向,低的哪个方向,同时往上升。 调校水平后水平仪状态 END * 4机台安装调试 2工作原理 1数控机床的发展 3数控系统的组成 报告大纲 5机台操作注意事项 6结束语 《数控原理与数控系统》 1.1 基本概念 数控系统的发展 1952年,美国帕森斯公司和麻省理工学院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数控机床。半个世纪以来,数控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不断提高。数控机床的发展至今已经历了两个阶段和六代 。 数控(NC)阶段(1952——1970) 1952年的第一代——电子管数控机床 1959年的第二代——晶体管数控机床 1965年的第三代——集成电路数控机床 计算机控制(CNC)阶段(1970——现在) 1970年的第四代——小型计算机数控机床 1974年的第五代——微型计算机数控系统 1990年的第六代——基于PC的数控机床 一 数控机床的发展 《数控原理与数控系统》 1.1 基本概念 二 数控系统工作原理 数控机床进行加工,首先必须将工件的几何数据和工艺数据按规定的代码和格式编制成数控加工程序(编程); 并用适当的方法将加工程序输入数控系统(输入); 数控系统对输入的加工程序进行数据处理,输出各种信息和指令,控制机床各部分按规定有序地动作(数据处理)。这些信息和指令最基本的包括:各坐标轴的进给速度、进给方向和进给位移量,各状态控制的I/O信号等。 伺服系统的作用就是将进给位移量等信息转换成机床的进给运动,数控系统要求伺服系统正确、快速地跟随控制信息,执行机械运动(伺服输出); 同时,位置反馈系统将机械运动的实际位移信息反馈至数控系统,以保证位置控制精度(反馈输入)。 总之,数控机床的运行在数控系统的控制下,处于不断地计算、输出、反馈等控制过程中,从而保证刀具和工件之间相对位置的准确性。 2.1 工作过程图示 《数控原理与数控系统》 2.2 方块图(Block diagram) 《数控原理与数控系统》 程序 载体 输入 装置 数控 装置 伺服驱动 装置 辅助控制 装置 检测 装置 机床(进给运动、 主运动、 辅助操作) 主轴驱动 装置 2.3 进给驱动的三种控制方式 (Three types of feed drive) 开环 (全)闭环 半闭环 《数控原理与数控系统》 开环(Open-loop control) 《数控原理与数控系统》 减速器 数控 装置 驱动 电路 工作台 输入 步进 电机 实际位置无检测 全闭环(Fully closed-loop control) X轴带直线光栅尺 数控装置 控制电路 伺服电机 工作台 输入 位置检测元件 速度检 测元件 速度反馈 位置反馈 半闭环(Semi-closed-loop control) 《数控原理与数控系统》 数控 装置 控制 电路 伺服 电机 工作台 输入 速度检测元件 速度反馈 位置反馈 转角检测元件 旋转编码器--滚珠丝杠构成测量系统 三 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Elements) 加工程序 输入/输出装置 数控(CNC)装置 伺服驱动装置 主轴驱动装置 辅助控制装置 反馈装置 机床本体 《数控原理与数控系统》 3.1 FANUC系统实物联结图示 《数控原理与数控系统》 3.2 SIEMENS 840D 《数控原理与数控系统》 Umrichter SIMODRIVE 611 digital mit CNC SINUMERIK 840D E/R- Modul NCU Leistungsteil Bedientafelfront mit PCU 20/50/70 Drehstrom- Servomoto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