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伤害事故预防主要应采取措施.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主要应采取的措施
一、伤害事故易发的种类
从已发生的事故看,校内易发生危险的重点地方,如实验室(水、电、气、强酸强碱、有毒物品等)、语音室、微机室、播音室的主控室、电化多功能室、图书馆的书库、财务室、食堂、宿舍、传达室等地。校园最容易发生的事故。
1、拥堵挤压
2、运动伤害
3、学生之间互相嬉戏、玩耍造成的打斗伤害
4、食物中毒
5、学校的教学、生活设施质量不合格,存在安全隐患的
6、校园交通事故
7、社会滋扰产生的事故
8、自然因素造成的意外伤害
9、学生自杀、自残的
10、因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造成的人身伤害
11、校园性侵害
二、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简析
造成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较多,较复杂。既有客观方面的,也有主观方面的,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缺乏安全防卫知识、安全意识和安全习惯,自我保护能力差。
2、安全责任制未得到深入落实,管理上还有明显漏洞。
3、安全检查形式化、走过场,缺乏一丝不苟、滴水不漏的严谨作风。
4、安全防范上还存在漏洞
5、对间接的、隐性的安全隐患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6、中小学的安全状况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联
三、意外伤害事故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一)增强学校的责任意识和预防意识,加强学生人身安全保护
1、健全学校安全制度,落实安全责任
在学校安全工作中应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要立足于不出事儿,特别是不出大事儿。 要做到这样,我们必须把工作做到前头,增强预见性,把工作做细致、做全面、做扎实。 我们的先贤曾经说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还说过“千里之堤,溃于蝼蚁之穴”、“大风起于青萍之末” 对于干系重大的学校安全工作,我们决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一般性号召上,应当从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上采取严密措施,要及时查找、分析各种漏洞和隐患,把各种危险消灭在萌芽之中。
2、增强预防意识,落实安全防范制度
加强教育者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是防止学生伤害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陈旧、错误的教育思想是导致教育者违反教育法律、酿成学生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只有树立新的素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才能杜绝教师体罚学生等违法行为, 从而使教师能够科学的教育规律教书育人, 防止教育方法简单化、粗暴化。也只有从思想上解决教育者的错误观念, 才能使教师伤害学生的事故不再出现。教育广大教师具有良好的思想观念不仅是热爱学生、顺利实施教育活动的前提, 也是保护学生、依法施教的前提。
要定期对各种教学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如旗杆、饮水、用餐、桌凳、教室、楼梯、安全通道、疏通指示箭头、体检、消毒等。要求学校做到“四个到位”即安全到位、制度到位、设施到位、管理视野到
(二)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和法制意识,严格履行教师职责
1、增强教师的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专业规
2、 加强教育者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育者的心理素质。
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心理上和身体上有意或无意的伤害, 除了教师受陈旧落后的教育思想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淡薄等原因外, 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下, 调节不良情绪的能力较弱。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教师往往不能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驱除烦躁、抑郁或焦虑情绪的能力较弱, 因而不能拥有宽大的胸怀, 宽容学生的“过错”, 并且容易将工作压力或自己个人生活的不幸转嫁给学生, 将一己私怨发泄给学生。因此, 消除教师不正常的心态情绪,使其树立健康向上的积极的工作态度, 是预防教师对学生造成人身伤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3、用法律和师德规范教师行为
4、对教育者进行应急措施教育
5、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
(三)、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加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1、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护自救能力
对学生进行安全防范教育, 增强其安全意识。
学生是学校人身伤害事故的受害主体, 学生自身是防范学校伤害事故的重要影响因素, 使学生树立起自我保护和防范伤害事故的意识, 增强其自我保护能力, 是减少和避免学校伤害事故发生的关键。因此, 学校应该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身体发育水平, 结合教育教学的实际, 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 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地对全体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校可以通过让学生学习和了解一些典型的学校伤害事故的案例来认识伤害事故的严重性,从而刺激学生自觉形成对防范事故的主动性和警觉性, 树立起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此外,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需要经常化。针对未成年学生身心发育的特点, 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应该形成制度, 经常进行。建立学校安全制度。包括用餐、饮水、上楼、下楼、课间操、体育课、外出活动、运动会、实验操作等,都应当订出“活动须知”经常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2、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学校应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