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心电图基本知识及常见异常心电图表现.pdf

发布:2020-10-10约5.23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心电图基本知识及常见异常心电图表现特点 一、胸导联: V1~V6 导联的具体位置: V1:胸骨右缘第 4 肋间。 V2:胸骨左缘第 4 肋间。 V3:V2 与 V4 两点连线的中点。 V4:左锁骨中线与第 5 肋间相交处。 V5:左腋前线 V4 水平处。 V6:左腋中线 V4 水平处。 二、心电图各波段的意义: P 波: 为 心房除极波,反映左、右心房除极过程中的电位和时间变化。正常 P 波在 aVR 导 联倒置,Ⅰ、Ⅱ、 aVF、V3~V6 导联直立,其余导联(Ⅲ、 aVL、V1、 V2 )可直立、低平、 双向或倒置。正常 P 波的时间≤ 0.11s ;电压在肢导联 0.25mV,胸导联 0.2mV。 . . P-R 段: 是电激动过程在房室交界区以及希氏束、室内传导系统所产生的微弱电位变化,一 般呈零电位,显示为等电位线(基线)。 P-R 间期: 自 P 波的起点至 QRS波群的起点,反映激动从窦房结发出后经心房、房室交界、 房室束、束支及普肯耶纤维网传到心室肌所需要的时间。 正常成年 P-R 间期为 0.12 ~0.20s 。 QRS波群: 为左、右心室除极的波,反映左、右心室除极过程中的电位和时间变化。正常成 人 QRS波群时间为 0.06 ~0.10s 。 S-T 段:从 QRS波群终点至 T 波起点的一段平线, 反映心室早期缓慢复极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正常情况下, S-T 段表现为一等电位线。在任何导联, S-T 段下移不应超过 0.05mV;S-T 段 抬高在 V1-V3 导联不超过 0.3mV,其他导联均不应超过 0.1 mV 。 T 波: 为心室复极波,反映心室晚期快速复极的电位和时间变化。正常 T 波是一个不对称的 宽大而光滑的波,前支较长,后支较短; T 波的方向与 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 Q-T 间期: 从 QRS波群的起点至 T 波终点,代表左、右心室除极与复极全过程的时间。 Q-T 间期的正常范围为 0.32 ~0.44s 。 三、常见异常心电图的表现: 1、心房肥大的心电图表现: (1)左房肥大:心电图表现为 P 波增宽(> 0.11s ),常呈双峰型,双峰间期≥ 0.04s ,以 在 V1 导联上最为显著。多见于二尖瓣狭窄,故称“二尖瓣型 P 波”。 (2 )右房肥大:心电图表现为 P 波尖而高耸,其幅度> 0.25mV,以Ⅱ、Ⅲ、 aVF 导联表现 最为突出,常见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故称“肺型 P 波”,也可见于某些先天性心脏病。 2、心室肥大心电图表现: (1)左室肥大: 心电图表现为① QRS 波群电压增高: RV5或 RV6>2.5mV,RV5或 RV6+SV1 >4.0mV (男)或> 3.5mV (女)。②心电轴左偏。 ③QRS波群时间延长到 0.10 ~ 0.11s 。④ST-T 改变,以 R 波为主的导联中, ST段下移≥ 0.05mV, T 波低平、双向或倒置:左室肥大常见于 高 血压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病变、心肌病等。其中 QRS波群高电压最为重 要,是诊断左室肥大的主要依据。 (2 )右室肥大: 心电图表现为① V1 R/S>1,V5R/S1,V1 或 V3 R 的 QRS波群呈 RS、RSR’、 R或 QR型。②心电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