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5年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改革试点实施方案.docx

发布:2025-02-03约3.34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1-

2025年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

(1)本实施方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主线,以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生态为目标。通过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改革试点,力争到2025年,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更加完善,转化效率显著提高,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大幅提升,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2)本试点将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实现从“实验室成果”到“市场产品”的转变。具体目标包括:一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力争到2025年,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0%以上;二是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三是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为全国科技成果转化提供示范。通过这些目标的实现,预计将新增科技型企业10000家,新增高技术产业增加值5000亿元。

(3)本实施方案将以创新主体培育为核心,强化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具体措施包括: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全方位支持。以深圳为例,近年来深圳市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2024年预计新增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000项,其中80%以上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二、试点范围与内容

(1)试点范围将覆盖全国各大城市,优先选取科技创新基础雄厚、产业体系完备、市场需求旺盛的区域。具体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地区,以及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特定区域。这些区域将作为先行先试的试点单位,探索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2)试点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简化审批流程,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二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综合服务平台,提供技术对接、投融资、知识产权保护等服务;三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建技术创新联盟,形成产学研协同创新格局;四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熟悉市场、具备创新能力的科技成果转化专业人才;五是强化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估,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引导创新资源合理配置。

(3)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试点将重点支持以下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新能源等关键领域。这些领域具有较强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试点将推动这些领域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助力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同时,试点还将关注民生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如健康医疗、教育文化、环境保护等,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三、实施步骤与措施

(1)实施步骤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准备阶段,包括制定试点方案、明确试点任务、组建试点工作团队等。在此阶段,将完成试点范围的确定、试点单位的筛选以及试点工作的总体部署。其次是实施阶段,重点推进政策创新、平台建设、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等工作。这个阶段将持续两年,旨在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最后是总结评估阶段,对试点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评估试点成效,形成试点报告,为后续推广提供依据。

(2)具体措施包括:一是政策创新,出台一系列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措施,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知识产权保护等,以降低创新成本,激发创新活力。二是平台建设,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提供信息发布、技术交易、投融资对接等服务,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三是产学研合作,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四是人才培养,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业课程,培养一批懂技术、懂市场、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五是绩效评估,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对试点工作进行动态监控和评估,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3)为保障措施落实到位,将建立健全以下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健全试点工作协调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工作合力。二是设立试点工作专项基金,用于支持试点项目实施。三是加强试点工作宣传,提高全社会对科技成果转化的认识,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四是定期组织试点工作交流,分享成功经验,推广先进做法。五是强化试点工作监督,确保试点工作按照既定目标有序推进。通过这些措施,确保试点工作取得预期成效。

四、保障措施

(1)为确保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改革试点顺利实施,将建立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成立由政府相关部门、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代表组成的试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