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央花园工程基坑支护及土方开挖监理实施细则(可编辑).doc

发布:2018-04-21约4.59千字共2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央花园工程基坑支护及土方开挖监理实施细则 钻杆连接松动,钻杆刚度不足; 场地或支架平台发生不均匀沉降,导致钻杆不垂直; 遇有地下障碍物,钻头偏向。 钻机就位前应将场地平整坚实,支架平台搭平台设应稳固,并经承载力试验验证; 开钻前必须检查钻机的水平及对中; 选择恰当的钻机设备,保证钻杆刚度; 接杆时应保证连接牢固; 钻进时应经常检查钻机的水平,并及时进行调整; 钻孔偏斜过大时,应回填粘土,待自沉密实后再继续钻进。 灌前沉渣超标孔深不足 孔壁坍塌; 清孔不足,孔底回淤。 钢筋笼吊放时垂直轻放,以免碰撞孔壁; 必须进行二次清孔,且清孔后的泥浆性能应符合要求; 尽量缩短清孔后至初斗的间隔时间。 钢筋笼偏位及上浮 保护块未设置或不足,尤其是笼顶的定位筋未设置; 钢筋笼斜插入孔; 混凝土在进入钢筋智能底部时上升速度过快; 笼顶未采取有效固定措施。 严肃按设计或规范要求设置保护块,在笼顶位置设置定位筋; 钢筋笼吊放时应保持垂直轻放; 当砼面接近笼底部时放慢浇筑速度,当钢筋笼被埋入砼中一定深度后再提升导管,使导管下端高出笼底下端有相当距离时再按正常速度浇筑; 灌前笼顶应采取有效固定措施。 断桩 因砼拌制质量较差,导致导管堵赛; 砼顶面深度量测出错,或埋深计算错误,导致导管拔空; 导管接头不严密,或导管持笼后强拔导管导致接头松动,泥浆渗入; 混凝土灌注不连续,中断时间过长,导致堵管事故。 混凝土严格按配合比拌制,经常测试坍落度; 采用标准测锤,不间断量测砼顶面; 钻孔桩开工前对导管的严密性进行测试,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导管吊放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居中; 开工前检查是否有备用发电机组、搅拌机和供水设备,以保证混凝土供应及时。 因严重塌方面而断桩或导管拔出后重新放入时均形成断桩,应进入质量事故处理程序。 ()桩 1.工艺选择不适当; 2.加固土层中的黏土层(特别是硬黏土层)或夹层,是设计拌合工艺的关键问题,因这类黏土颗粒间粘结力强,不易拌合均匀,搅拌过程容易发生抱钻现象; 3.有些土层虽不是黏土,也不容易搅拌均匀,但由于其上复压力较大,拌浆能力差,易出现冒浆现象 1.选择适合不同土层的不同施工工艺,如遇较硬土层及较密实亚黏土,可采用以下拌合工艺即:输水拌合(预拌)―输浆拌合―复搅拌; 2.搅拌机下沉入土前,桩位处要适量注水,使搅拌头表面湿润,表土为软黏土层时,还可掺入适量的砂子,改变土的黏度,防止土抱钻头; 3.在搅拌、输浆、拌合的过程中,要随时记录孔口所出现的各种现象(如硬层情况、电子控制器的电流变化情况、注水深度、冒水、冒浆情况及外出土量等); 4.由于在输浆过程中土体持浆能力的影响出现冒浆,使实际输浆量小于设计量,这时应采用“输水搅拌―输浆拌合―搅拌”工艺,并将搅拌转速控制在50~60r/min;钻进速度为1m/min,会使搅拌均匀,减少冒浆 搅拌 钻头 和 水泥土 同步 旋转 1.灰浆浓度过大; 2.搅拌叶片角度不适宜 1.重新标定浆液的水灰比; 2.调正叶片角度或更换钻头 桩顶 加固 强度低 及 有效 桩长 1.表层加固效果差,是加固体的薄弱环节; 2.所确定或选用的搅拌机械和拌合工艺,由于地基表面覆盖压力小,在拌合时土体上拱,不易拌合均匀 1.将桩顶标高1m范围内作为加固段,进行再次复拌加压注浆,并提高水泥掺量(一般为15%左右); 2.在设计桩顶标高时,应考虑需凿去0.5m,以加强桩顶强度,并保证搅拌喷浆成桩的有效长度,达到设计桩长要求 (五)基坑边坡、挡土墙、环梁及支撑 1、基本规定项次 项 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轴线位置偏移 10 用经纬仪和尺检查或用其他测量仪器检查 2 垂 直 度 每层 5 用2m托线板检查 全高 ≤10m 10 用经纬仪、吊线和尺检查,或用其他测量仪器检查 >10m 20 、砌砖工程质量预控工作)、砌砖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砼灌注 2、基坑(槽)、管沟土方工程验收必须确保支护结构安全和周围环境安全为前提。 (一)施工顺序: 基坑轴线放样→支护桩和立柱桩及支撑桩施工→挖土至环梁顶→设置放坡坡体和坡面砼面层及砖砌挡土墙,并设置地表排水沟及集水井→挖地槽至环梁、支撑底标高,施工环梁和支撑→砖砌挡土墙和设坡面砼面层→分层开挖土体至地下室底板标高→人工边修边设坑底垫层,并设置坑底集中排水→开挖承台、地梁土体→施工层施工→施工地下基础梁板→浇毛石砼换撑板带→拆除支撑→地下主体结构向上施工→分层回填夯实→向上作业。 (二)土方开挖放坡及质量标准: 1、临时性挖方的边坡值应符合下表规定: 土的类别 边坡值(高:宽) 砂土(不包括细砂、粉砂) 1:1.25~1:1.50 一般性黏土 硬 1:0.75~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