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某机场防洪工程设计.doc

发布:2017-10-31约1.1万字共2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民用机场外围防洪工程及渠道改线工程设计工作报告 **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二○一一年七月 1、工程概况 **民用机场外围防洪工程及渠道改线工程位于**市区部东部,工程涉及范围东西长12km,南北5km。机场正面防洪拦距机场以南5.57km,沿南干渠右渠堤布置长9.17km;机场西面**河导洪堤沿**河漫滩右岸南北向布置长2.9km;机场东面乡村防洪堤位于双湾镇新沟西南长3.5km;机场东北部滞洪区导流堤位于新沟与黑沙窝村之间,按洪水流向沿自然河道南北向分三段布置,总长4.15km。原穿越机场二条支渠设计改线从一支渠沿机场西北绕行,改建长度2.23km,新建长度3.68km。概算总投资1125.6万元。 2.设计依据及标准 (1)《**民用机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2)《防洪标准》GB50201-94; (3)《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 (4)《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98; (5)《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2008; (6)《甘肃省水文图集》1988; (7)《甘肃省暴雨洪水图集》1987; (8)《渠系工程抗冻胀设计规范》SL23-2006; (9)《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10)现行规范、规程、标准及强制性条文及业主提供的项目区相关资料。 2.1防洪标准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及机场可行性研究报告,机场为Ⅲ等工程,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下游乡村及农田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机场堤防工程级别为2级,乡村防洪堤级别为4级。 **区南干渠控制灌溉面积7.5万亩,工程规模为中型,工程等别为Ⅲ等。依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规定,干渠防洪标准均按20年一遇洪水设计,支渠防洪标准均按10年一遇洪水设计。 南干渠设计流量4m3/s,支渠设计流量1~3 m3/s,依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划分,南干渠主要建筑物级别为4级,支渠建筑物级别为5级,次要及临时建筑物级别为5级。 2.2地震设防烈度 根据GB18306—2001图A1《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上查得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相应的地震烈度为Ⅶ度。 3洪水 对**民用机场防洪安全构成危胁的主要有**河主河道洪水、**东山区洪水和机场南部戈壁坡面洪水,其中: (1)**河主河道洪水:**河地处西大河下游,**峡水库大坝以上流域面积2053km2,流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主河道全长40多公里。区间流域面积为380.8km2。经**峡水库调节后的50年一遇的洪水下泄流量165.1m3/s,20年一遇洪水水库基本不下泄。,区间50年一遇洪峰流量452.41m3/s,20年一遇洪峰流量295.24m3/s。则工程区**峡河道2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295.24m3/s,50年一遇洪峰流量617.51m3/s。 (2)东山区洪水。南部上游东山区的洪水总集水面积300km2,其间自西向东主要有亮峰砂沟、滑石口沟、麻黄沟洪水出山之后,在山前坡地形成漫流,流至双湾南干渠沿线防洪堤后分别经沿线的古城村等分洪口进入双湾镇古城、龙口等村境内,汛期对古城村、龙口村形成较大的威胁。 (3)机场南部戈壁滩地坡面洪水:该地段集雨面积61.76平方公里,近7Km范围内的洪水直接正对机场作业范围,对机场防洪安全构成直接威胁。1987年6月**河强暴雨时历时37h,主雨笼罩面积4060km2,中心降雨强度17.9mm/h,降水总量269.8mm,集水面积40.1km2,洪峰流量150m3/s,使**市双湾、天生坑、下四分、昌宁及**公司受灾严重,死亡13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亿元。山区、滩地形成大洪水使下游农田村庄受到严重损失。经计算50年一遇洪峰流量102m3/s。,2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77m3/s。该区域洪水直接正对机场作业范围,对机场防洪安全构成危胁,是本次防洪的重点区域。 4.机场外围防洪工程总体布置 **机场外围防洪堤沿现状南干渠布置。起点自**河泄洪口左岸开始(K0+000),堤线平行于南干渠渠线及现状南干渠防洪堤布设7.14km。为防止**河洪水威胁机场安全,在**河左、右岸设置总长2.9km的导流堤,将**河漫滩水流全部导入沿主河道下泄。由于机场正面洪水不能在原南干防洪堤泄洪口下泄,将分流下泄的洪水集中于机场外东部两处下泄,加大了下游乡村防洪的压力,为使下游乡村保持现状防洪标准,须对下游乡村防洪堤进行加固处理,其中将机场防洪堤平行于南干渠下延2km,下游村庄前防洪堤加固3.5km。为保证下游村庄、农田安全,对机场东部外围防洪堤泄洪口下游约3km2的滞洪区周边布设土堤,达到滞蓄洪水的目的。 现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