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3-2024学年湖北省黄冈、华师大附中高三最后一卷生物试卷含解析.doc

发布:2025-03-30约1.07万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23-2024学年湖北省黄冈、华师大附中高三最后一卷生物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中心法则作为核心规律之一在生物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中心法则的建立没有经历提出假说的过程

B.中心法则作为核心规律,其内容始终不变

C.中心法则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都需要酶参与

D.中心法则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不依赖活细胞完成

2.小型犬浣熊为树栖动物,属于食肉类动物,也吃无花果和植物花粉等,下图为小型犬浣熊种群相关曲线,说法正确的是

A.对小型犬浣熊种群密度进行调查,需要使用样方法

B.小型犬浣熊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消费者,最低处于第三营养级

C.若曲线表示死亡率与出生率之差,则小型犬浣熊的种群密度在a时最大

D.若曲线表示种群的增长速率,则小型犬浣熊神群数量在b?c时期处于下降阶段

3.如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某器官生长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处理相同材料,与M相比,P浓度下细胞体积更大

B.P~N,生长素对该器官起抑制作用

C.若该器官为芽,则M点浓度可能抑制茎的生长

D.由图可知,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一定不同

4.人类性染色体XY一部分是同源的(图中Ⅰ片段),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图中Ⅱ1、Ⅱ2片段)。下列遗传图谱中(、分别代表患病女性和患病男性)所示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可能位于图中Ⅱ2片段的是()

A. B. C. D.

5.某同学将表现出顶端优势的某植物顶芽的尖端和侧芽的尖端分别放置在空白琼脂块上,得到含有相应生长索浓度的琼脂块A、B,如图1所示;图2中的甲,乙、丙为同种长势相同的燕麦胚芽鞘(生长素对该植物和燕麦影响相同),甲为完整的燕麦胚芽鞘,乙、丙为去掉尖端的燕麦胚芽鞘,将A、B琼脂块分别放置在去掉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乙、丙上。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图1中,生长素在芽内的运输方式和琼脂块中的运输方式相同

B.为探究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图2应增加去尖端的胚芽鞘上放置空白琼脂块的对照

C.图2中,胚芽鞘生长一段时间后丙的高度可能小于乙的高度

D.图2中,若给予单侧光照射能发生弯向光生长的只有甲

6.乳酸菌与酵母菌细胞相比较,二者在结构和代谢上的共同点不包括()

A.细胞内存在着ATP和ADP的相互转化反应

B.细胞内存在两种核酸并以DNA为遗传物质

C.蛋白质的加工发生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

D.细胞质基质中存在多种酶,能发生多种化学反应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9分)病毒攻击细胞所发生的部分免疫反应如下图所示。为探究某种复方草药对病毒性感染的疗效是否与机体免疫功能的增强有关,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设计,请分析回答相关的问题。

(1)实验的基本思路:将病毒性感染模型小鼠随机分为三组,通过灌胃的形式给药,实验组用蒸馏水煮复方草药所获得的提取液灌胃,空白对照组用_________灌胃,阳性对照组用免疫增强剂A灌胃,并检测免疫指标。(注:免疫增强剂是能够增强机体抗病毒免疫力的一类免疫治疗药物。)

(2)若实验组小鼠的细胞__________(填细胞序号)免疫能力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则这一结果至少说明该草药增强了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图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过程_________(填序号)。

(3)若实验组小鼠的T细胞含量显著高干空白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相近,则这一结果说明;该草药有可能增强小鼠的__________免疫功能。

(4)从上图中可以看出,细胞V增殖分化通常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

(5)若人体第二次受到相同病毒的攻击,会发生快速免疫应答并产生大量相对应的抗体,结合上图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

8.(10分)科研人员利用a,b,c三个不同的纯种小麦抗病品系(由三个不同基因的突变导致)和纯种感病品系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编号

杂交组合

F1

F2

a×感病

抗病

抗病∶感病=3∶1

b×感病

抗病

抗病∶感病=3∶1

c×感病

抗病

抗病∶感病=3∶1

a×b

抗病

抗病

b×c

抗病

抗病∶感病=15∶1

(1)由①②③可知,三种抗性性状相对于感病性状为________,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