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盖类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编制.ppt

发布:2017-08-08约8.63千字共6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图5-11 双刀切削端面示意图 返回 图5-12 专用双面多轴钻床加工示意图 返回 图5-13 转塔车床示意图 返回 图5-14 加转塔刀架示意图 返回 任务5 拟定盖类零件工艺路线 相关知识 一、组合工序的原则 工序有两种不同的组合原则,即工序分散原则和工序集中原则。一般单件小批量生产应遵循工序集中原则,大批大量生产既可按工序集中原则,也可按工序分散原则。 二、工序分散的特点 (1)工序多,工艺过程长,每个工序所包含的加工内容很少,特殊情况下每个工序只有一个工步。 (2)所使用的加工设备与工艺装备比较简单,易于调整和掌握。 (3)有利于选择合理的切削用量,以减少基本加工时间。 (4)生产技术准备工作较容易,易于变换产品。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 任务5 拟定盖类零件工艺路线 三、工序集中的特点 (1)零件各个表面的加工,集中在少数几个工序内完成,每个工序所安排的加工内容多。 (2)工件装夹次数少,加工表面间的相互位置精度易于保证。 (3)有利于采用高效的专用设备和工艺装备。 (4)生产计划和组织简单化,生产面积和操作工人的数量少,辅助时间短。 (5)专用设备和工艺装备投资大,调整和维护复杂,生产技术准备工作量大,变换产品困难。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 任务5 拟定盖类零件工艺路线 四、转塔车床介绍 (1)如图5-13所示,转塔车床是一种多刀、多工位加工的高效机床,能完成普通车床上的各种加工工序,工件一次装夹,可完成多个圆柱面和端面的车削加工,加工质量稳定,生产效率比普通车床高2~3倍,非常适合大中批、大量生产。 (2)与普通车床相比,转塔车床的主要结构特点是没有尾架和丝杆,在尾架的位置上装有一个能纵向移动的六工位转塔刀架主切削刀架,另外还有能纵、横向移动的前、后刀架辅助刀架,可单独切削,也可联合切削,如图5-14所示。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 任务5 拟定盖类零件工艺路线 (3)转塔刀架各刀具均按加工顺序预调好,切削一次后,刀架退回并转位,再用另一把刀切削。由于刀具数量多,所以调整刀具需花费较多时间。 (4)用可调挡块控制刀具行程终点位置,或用插销板式程序控制半自动循环加工。 (5)刀架的纵横向进给设有撞停定程装置,可以自动控制工件尺寸,以保证成批工件尺寸的一致性。此外,还能自动实现机床的变速预选、进给量改变等操作,或整机半自动化和自动化操作。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 任务5 拟定盖类零件工艺路线 任务实施 一、选择主轴承盖各表面的加工方法 1选择各表面的加工方法 根据加工表面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查附表10《外圆表面加工方案》,可得各外圆的加工方案,详见表5-4。 二、初步拟定主轴承盖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1划分加工阶段 根据表5-4和相关知识可知,主轴承盖主要表面的加工可划分为粗加工精加工和精加工三个阶段。考虑到工序过于分散,装夹次数太多,反而影响效率,所以划分为粗加工、精加工两个阶段即可。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 表5-4 各加工表面的加工方案 返回 任务5 拟定盖类零件工艺路线 2组合工序 由于主轴承盖属于大批量生产,组合工序既可按工序分散原则,也可按集中原则。本实例考虑到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中的半自动转塔车床,因此尽用多刀多工位加工,组合工序遵循工序集中原则。 3安排加工顺序 根据机械加工的安排原则,先安排基准和主要表面的粗加工,然后再安准和主要表面的精加工。 4初步拟定工艺路线 根据上述分析,初步拟定加工工艺路线方案两个,见表5-5和表5-6,供分析选择。 上一页 返回 表5-5 主轴承盖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方案一 返回 表5-6 主轴承盖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方案二 返回 任务6 设计盖类零件加工工序 教学目标 掌握盖类零件工序加工余量及尺寸的确定方法。 掌握盖类零件工序工时定额的计算方法。 任务引入 通过具体确定主轴承盖各工序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计算主轴承盖各工序工时定额,学习盖类零件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方法,以及工时定额的计算方法。 下一页 返回 任务6 设计盖类零件加工工序 相关知识 (1)加工余量的确定: ①加工总余量(毛坯余量)———毛坯尺寸与零件图设计尺寸之差。 ②工序余量———相邻两工序的工序尺寸之差。 (2)各种回转表面(内外圆柱面、圆锥面、成形回转面等)和回转体端面的加工,主要采用车削的方法。 (3)车床是车削加工的主要技术装备,是使用最多、应用最广和数量最多的一种金属切削机床,其中以卧式车床应用最广泛。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 任务6 设计盖类零件加工工序 (4)大批生产时,螺纹的加工应采用攻丝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