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产蛋鸡的饲养的管理.doc

发布:2017-03-14约6.36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蛋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一、产蛋前的准备 (一)鸡舍整理与消毒: 鸡舍和设备对产蛋鸡的健康和生产有较大影响。转群上笼前要检修鸡舍及设备, 认真检查喂料系统、饮水系统、供电照明系统、通风换气系统、排水系统和笼具、笼架等设备,如有 异常应及时维修;对鸡舍和设备进行全面清洁消毒,其步骤是清扫干净鸡舍地面、屋顶、墙壁上的粪 便、灰尘和设备上的污物,再用高压水冲洗干净鸡舍和设备,待干后喷洒消毒药液进行消毒,同时也 要对所用的物品进行消毒。另外,要准备好所需的用具、药品、器械、记录表格和饲料,安排好饲喂 人员。 (二)整顿鸡群 严格淘汰病、残、弱、瘦、小的不良个体。转群前对全群鸡进行驱虫,主要驱除肠道线虫。 鸡群健康一致,有一个理想的体重和体形。110~130日龄的鸡,每千克体重用左旋咪唑20~40毫克或驱 蛔灵200~300毫克,拌料喂饲,每天一次,连用2天以驱除蛔虫;每千克体重用硫双二氯酚100~200 毫克,拌料喂饲,每天一次,连用2天以驱绦虫;球虫卵囊污染严重时,上笼后要连用抗球虫药5~6天。 (三)转群(“全进全出”) 1.转群时间的选择: 18~20wk;气温适宜;夜间抓鸡可避免惊群 2.转群前的饲养管理 转群前2天,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生素和2倍的多维素及电解质,如维生素C、速补-14等。 转群当日连续24h光照并停料供水4~6h。 3.转群时的组织工作 紧张有序,防止碰伤、压死、闷死。 4.转群后的饲养管理 要注意观察鸡群的动态,并及时处理。产蛋舍事先准备好饮水和饲料。饲料或水中添加2 倍多维素和适当的抗生素2~3天。适应1wk后,再进行预防注射、换料、补充光照等。 (四)开产前后饲养管理要点 指开产前几周到80%的鸡开产,一般18~25wk。 开产至产蛋高峰的生理变化很大: 外界应激(转群、饲养环境与方式的改变等) 自身的生理刺激(生殖系统,性激素,内脏、髓质骨) 1.适宜的体重标准 18wk测定。不达标者,限制饲养改为自由采食,并提高蛋白质和能量水平;达标后再补光。 没有足够的体重增长和营养积蓄,或者过肥,产蛋水平较差。 2.自由采食:喂料量的增加先于产蛋率增长 3.补充光照 18-20wk体重达标时进行。 每周↗0.5~1h,到产蛋高峰时达16h。 4.更换日粮 时间:产蛋率5%时(18~19wk时) 方法:一是开产前饲料(钙2%)→产蛋料     二是产蛋料按比例逐渐替换育成料 5、准备产蛋箱 6、保持鸡舍安静 二、产蛋鸡的饲养 (一)疾病净化 开产前投药1-2次,驱虫,定期带鸡消毒。种鸡进行白痢净化。 在新城疫抗体效价较低时,注射一次油剂灭活苗或饮一次弱毒苗。 (二)饲喂与饮水 下午5点补喂3-5mm贝壳粉,3-5kg/千只。 1/3贝壳粉+2/3石粉,能提高蛋壳质量。 产前与熄灯前喂足料非常重要。 自由采食,日喂2次,夜间熄灯前无剩料。 日粮中各种氨基酸要平衡。 饮水量一般是采食量的2-2.5倍,饮水不足会使产蛋率急剧下降。 在产蛋及熄灯之前各有一饮水高峰。 夏天饮用凉水,有利于产蛋。 (三)蛋鸡阶段饲养 1、概念:指根据鸡群的产蛋率和周龄将产蛋期分为几个阶段,并根据环境温度喂给不同营养水平 的日粮,主要是蛋白质和能量水平的调节。这样既能满足营养需要,又不浪费饲料。 2、两阶段饲养法: 产蛋前期是指21周龄到42周龄。用三阶段饲养法的产蛋中期日粮。 产蛋后期 指43周龄到72周龄。用三阶段饲养法的产蛋后期日粮。 在鸡群饲养管理较差、配合饲料质量 不太好的鸡场,采用两阶段饲养法较为合适。 3、三阶段饲养法: 产蛋前期指21周龄至24周龄。该阶段是产蛋开始和上升及蛋鸡继续生长阶段, 既要提供产蛋营养也要提供生长营养。日粮的各营养物质要求全价和平衡。 产蛋中期指25周龄至42周龄。这个阶段是产蛋迅速上升和产蛋高峰阶段。要求日粮不仅具备营 养的全价性和平衡性,也要求日粮的营养浓度要高。日粮的蛋白质含量在16.5%以上,代谢能也 需在11.51兆焦/千克以上,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均要高于其他产蛋阶段的日粮。 产蛋后期指43周龄至72周龄。该阶段产蛋率按每周1%左右下降,同时鸡的体重几乎不再增加。因此日粮各营养物质要低于产蛋中期日粮各营养物质水平。此阶段要根据鸡品系,确定是否采用 轻度限制饲喂的方法,有些品系如轻型白来航鸡采食量不大,又不致于在体内积累过多的脂肪, 一般不进行限制饲喂。有些品系如中型产褐壳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