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居民消费水平因素.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
摘要:提高消费水平,是国民经济管理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但在众多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下,它不可能完全如人所愿。本文是利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了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为制定明确社会合理、适度消费的标准,并采取相应的消费政策促进适度消费水平的实现提供依据。
摘要:消费水平 多元回归 适度消费
变量的选取
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消费需求是收入的函数,而收入取决于生产,所以,随着生产的发展,收入不断增加。因此,生产发展水平及其增长速度是最重要因素。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所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购买消费品及服务是一货币为中介???。也就是说,要按照消费品及服务的价格支付相应的货币才能交换回一定数量的消费品和服务。因此,消费品和服务价格的涨落变化,对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有着重要的影响。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可支配收入指调查户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其他非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家庭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它是家庭总收入扣除交纳的个人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以及调查户的记账补贴后的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决定储蓄水平的一个因子,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直接性的居民储蓄会随之上升,当可支配收入增加的同时就是增加自己的银行储蓄为以后的购房、养老、医疗保健做准备,这对居民的消费支出有很大影响。
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用千分率表示。在消费总额为既定时,人口的规模和增长速度直接影响消费水平。如果人口自然增长率慢于消费总额增长率,消费水平必将较快的提高;反之,消费水平必将下降。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该指标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结构和发展速度的综合性指标,又是观察工程进度和考核投资效果的重要依据。消费水平直接依赖于消费总额,因而在国内生产总值既定的情况下,消费规模的大小和消费水平的高低,就取决于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分配。
模型的设定
2004-2013影响居民消费水平各因素数据表
年份居民消费水平(元)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年=100)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人口自然增长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20045032159878.34103.99421.65.8770477.4320055596184937.37101.8104935.8988773.6120066299216314.43101.511759.55.28109998.1620077310265810.31104.813785.85.17137323.9420088430314045.43105.915780.85.08172828.420099283340902.8199.317174.74.87224598.77201010522401512.8103.319109.44.79251683.77201112570473104.05105.421809.84.79311485.13201214110519470.1102.624564.74.95374694.74201315632568845.21102.626955.14.92447074.36数据分析及模型建立
由经济理论知,当GDP、居民可支配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加时,消费水平也随之提高,它们之间具有正向的同步变动趋势;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它们呈现相反变动趋势。除此之外,还受其他一些变量的影响及随机因素的影响,均归并到随机变量μ中。
Y--- 居民消费水平(元)
X1---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X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年=100)
X3---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X4---人口自然增长率(‰)
X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
μ---随机误差项,代表其他无法用数字表示的因素
分别作出Y与X1、X2、X3、X4、X5的散点图
由图可知,除X2外,变量X1、X3、X4、X5均与Y有一定的线性相关关系,因此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