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供参习.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过程
赤道地面气温高空气受热上升,使地面形成、高空形成高压30°附近的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③近地面,大气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偏转成东北信风。
这样在赤道与30°N之间形成一个低纬度环流圈。
赤道地区为上升气流,易形成降水,北纬30°地区为下沉气流,不易形成降水。
2、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①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高纬地区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偏转成中纬西风。
②北纬9060°附近相遇后,暖轻的气流爬升到冷重的气流之上,形成副极地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④北纬60°附近高空形成高气压,气流向南北两方分流,形成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在南半球,同样存在着低纬、中纬、高纬三个环流圈。由于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使气流向左偏转,所以环流的方向与北半球不同。
在黑板上画出南半球的半球图,让学生到黑板上标注出各纬度形成的气压带,及各气压带之间盛行的风向。
这样,在近地面,全球共形成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
(设问) 赤道低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有何不同?极地高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成因有何差异?
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是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运动而形成的,所以是由热力原因形成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大气运动所引起空气质量的变化而形成的,因此,这两气压带是由动力原因形成的。
上述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形成是在地球自转但不公转、地表均一的情况下形成的。实际上,地球不仅自转,而且公转,地表也不均一,所以气压带、风带的位置会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四)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读图2.15)。
当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移动时,是什么节气?此时太阳直射点在什么位置?
什么季节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此时太阳直射点在什么位置?
什么季节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此时太阳直射点在什么位置?
学生看书讨论回答:
①春季和秋季,直射赤道。②夏季,直射北回归线。③冬季,直射南回归线。
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如果黄赤交角为0°,还会有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吗?
不会。因为如果黄赤交角为0°,太阳直射点就一直在赤道上,太阳直射点没有了南北向的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就没有了季节移动。
课堂小结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了解了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地表均质的地球共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并且这些气压带和风带还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做南北向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