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实用课件.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六国论
苏 洵;教学目标;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
苏洵精于古文写作,尤长于策论,主张“言必中当世之过”。
为文见解精辟,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明快酣畅,纵横捭阖,雄奇遒劲,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
苏洵著有《嘉祐集》,本文即选自《嘉祐集·权书》。
《权书》是评论政治和历史的。
; 论:是散文的一种,以论证为主,其特点是善于说理。
“六国论”在这里是一个省略式短语,实际应是“六国破灭之论”。文章旨在分析六国失败的原因,借古讽今。;文中七国指哪些国家?
七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韩魏楚以地赂秦大事年表
前290年 韩割武遂予秦。
前280年 楚割汉北及上庸予秦 。
前275年 魏割温予秦 。
前273年 魏割南阳予秦。
◎六国抗秦大事年表
前269年 赵将赵奢击秦,大破之。
前257年 魏信陵君救赵,秦兵解去。
前247年 信陵君率五国兵败秦军河外。
前233年 秦攻赤丽、宜安,被赵将李牧击退。
前232年 秦攻番吾,又被李牧击退。
◎秦灭六国时间表
前230年灭韩 前225年灭魏 前223年灭楚
前222年灭赵、灭燕 前221年灭齐
; 赂lù秦 六国互丧sàng
率shuài赂秦耶yé 小则获邑yì
思厥jué先祖父 暴pù霜露
无厌 yàn 草芥jiè 下咽 yàn 与yǔ嬴而不助五国也
洎jì牧以谗诛 革灭殆dài尽
当tǎng与秦相较 或未易量liáng 悲夫 fú 为wèi秦人积威之所劫
日削xuē月割 苟gǒu以天下之大;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
互丧,率赂秦耶?
曰:不赂者以赂
者丧。盖失强援,
不能独完,故曰:
弊在赂秦也。
;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作者在文章开头提出了怎样
的论点?;文章第一段四句的关系怎样?;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
城。较秦之所得
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 想想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子孙对那些土地却不很爱惜,拿它来送给别人,好像丢弃小草一样。今天割去五座城,明天割去十座城,然后才能得到一夜的安睡。(可是第二天)起来看看四周的边境,秦国的军队又来了。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贪暴的秦国的欲望永远没有满足。(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秦国对诸侯的侵略也越急迫。所以用不着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分得清清楚楚了。那么,发展到颠覆的结局,从道理上说本来就应该这样。;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六国破灭
之原因;第二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本段最好可
分几层?论证的是什么?;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 齐国不曾贿赂秦国,最终也随着五国灭亡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齐国)结交秦国而不帮助五国的缘故。五国灭亡之后,齐国也就难以避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国君,起初有长远的谋略,能够守住他们的国土,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所以燕虽然是个小国,却最后灭亡,这是用兵(抗秦)的效果啊。等到后来燕太子丹以荆轲(行刺)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了祸患的来临。赵国曾经五次对秦国作战,两次败仗而三次胜利。后来秦两次攻打赵国,(赵国大将)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等到李牧因受诬而被杀,赵国变成(秦国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