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组成原理——chp7.ppt

发布:2017-06-05约1万字共5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7.3.2 磁盘阵列RAID RAID称廉价冗余磁盘阵列,它是用多台磁盘存储器组成的大容量外存系统。其构造基础是利用数据分块技术和并行处理技术,在多个磁盘上交错存放数据,使之可以并行存取。在RAID控制器的组织管理下,可实现数据的并行存储、交叉存储、单独存储。由于阵列中的一部分磁盘存有冗余信息,一旦系统中某一磁盘失效,可以利用冗余信息重建用户信息。 RAID是1988年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一个研究小组提出的,它的设计理念是用多个小容量磁盘代替一个大容量磁盘,并用分布数据的方法能够同时从多个磁盘中存取数据,因而改善了I/O性能,增加了存储容量,现已在超级或大型计算机中使用。 工业上制定了一个称为RAID的标准,它分为7级(RAID 0~RAID 6)。这些级别不是表示层次关系,而是指出了不同存储容量、可靠性、数据传输能力、I/O请求速率等方面的应用需求。 * 7.3.2 磁盘阵列RAID RAID 0级阵列的数据映射 CAI * 7.4磁带存储设备 磁带机的记录原理与磁盘机基本相同,只是它的载磁体是一种带状塑料,叫做磁带。写入时可通过磁头把信息代码记录在磁带上。当记录有代码的磁带在磁头下移动时,就可在磁头线圈上感应出电动势,即读出信息代码。磁带存储设备由磁带机和磁带两部分组成,它通常用作为海量存储设备的数据备份。 磁带速度比磁盘速度慢,原因是磁带上的数据采用顺序访问方式,而磁盘则采用随机访问方式。 * 7.5光盘和磁光盘存储设备 7.5.1 光盘存储设备 7.5.2 磁光盘存储设备 * 7.5.1 光盘存储设备 只读型光盘系统都基于一个共同原理,即光盘上的信息以坑点形式分布,有坑点表示为“1”,无坑点表示为“0”,一系列的坑点〗(存储元)形成信息记录道,见图(b)。对数据存储用的CDROM光盘来讲,这种坑点分布作为数字“1”、“0”代码的写入或读出标志。为此必须采用激光作为光源,并采用良好的光学系统才能实现。 光盘的记录信息以凹坑方式永久性存储。读出时,当激光束聚焦点照射在凹坑上时将发生衍射,反射率低;而聚焦点照射在凸面上时大部分光将返回。根据反射光的光强变化并进行光电转换,即可读出记录信息。 CAI * 7.5.1 光盘存储设备 信息记录的轨迹称为光道。光道上划分出一个个扇区,它是光盘的最小可寻址单位。扇区的结构如图所示。 CAI * 7.5.1 光盘存储设备 【例2】CDROM光盘的外缘有5mm宽的范围因记录数据困难,一般不使用,故标准的播放时间为60分钟。计算模式1和模式2情况下光盘存储容量是多少? 解: 扇区总数=60分×60秒×75扇区/秒=270 000(扇区) 模式1存放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其存储容量为 270 000×2048B/220=527MB 模式2存放声音、图像等多媒体数据,其存储容量为270 000×2336B/220=601MB * 7.5.2 磁光盘存储设备 磁光盘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热磁效应写入数据:当激光束将磁光介质上的记录点加热到居里点温度以上时,外加磁场作用改变记录点的磁化方向,而不同的磁化方向可表示数字“0”和“1”。利用磁光克尔效应读出数据:当激光束照射到记录点时,记录点的磁化方向不同,会引起反射光的偏振面发生不同结果,从而检测出所记录的数据“1”或“0”。 * CAI 7.5.2 磁光盘存储设备 * 7.5.2 磁光盘存储设备 磁光盘操作的四种情况: 图(a)表示未编码的磁盘,例如所有磁化点均存“0”。 图(b)表示写操作:高功率激光束照射加热点(记录点),磁头线圈中外加电流后产生的磁场使其对应的记录点产生相反的磁性微粒,从而写入“1”。 图(c)表示读操作:低功率的激光束反射掉相反极性的磁性粒子且使它的极性变化。如果这些粒子没有被反射掉,则反射激光束的极性是不变化的。 图(d)表示擦除操作:高功率激光束照射记录点,外加磁场改变方向,使磁性粒子恢复到原始极性。 总之,MO盘介质材料发生的物理特性改变是可逆变化,因此信息是可重写的。 * 7.6显 示 设 备 7.6.1 显示设备的分类与有关概念 7.6.2 字符/图形显示器 7.6.3 图像显示设备 7.6.4 VESA显示标准 * 7.6.1 显示设备的分类和有关概念 1、分类: 器件:CRT、LCD、等离子体 显示内容:字符、图象 CRT中又可以分类 扫描方式:光栅扫描和随机扫描 分辨率:高分辨率和低分辨率 显示颜色:单色和彩色 显示屏幕大小:14、15、17、19等 * 7.6.1 显示设备的分类和有关概念 2、有关概念 分辨率:显示器所能显示的像素个数。像素越密,分辨率越高,图象越清晰。它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