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电子商务银行信贷和中小企业融资一个基于信息经济学的理论模型赵岳.docx

发布:2018-09-19约2.38万字共3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电子商务!银行信贷与中小企业融资 _ 一个基于信息经济学的理论模型 赵 岳 谭之博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分析了银行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为中小企业贷款的 新型信贷模式’信息不对称使得银行通过设计抵押品和利率的传统信贷模式无法满足部 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从而出现信贷配给’本文证明,引入电子商务平台后,其在增大 企业违约成本!采集企业信息!实现风险共担等方面的优势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帮助企业展 示自己的信用类型’即使在没有抵押品的情况下,传统模式下受到信贷约束的低风险中 小企业在新模式下可以获得银行贷款’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企业违约成本!信息获取优势! 风险共担机制!电子商务用户总规模等因素对电子商务作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 建议’本文为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解决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电子商务平台 信贷配给 中小企业融资 信息不对称 违约成本 _ 赵岳!谭之博,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邮政编码: #)$#,电子邮箱: P-AAKKO-4 JEO, -BO, 01,A[P(% 4 JEO, -BO, 01’作者感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巫和懋教授对本文提出的宝贵意见 ,感谢郭桂霞等 ::MD 微观讨论组成员和匿 名审稿人对本文提出的有益建议,当然,文责自负’ 一!引 言 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一直制约着我国中小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 长期以来,这一问题都备受经济金融理论界的关注’中小企业贷款难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由 于银企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使得对中小企业进行信贷配给( 0.-BA .5A6113) 成为银行的 理性选择( =A3@A[ 51B ]-22,#()#) 二是由于中小企业的抵押品不足’资产雄厚的大企业可以通 过提供足额的抵押品从银行获得贷款,但是一些优质的低风险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资产较少!抵押品 不足,无法有效显示自己的信用品质,因而受到银行的信贷配给( ?-2A-.,#()$) 最近几年,为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新的融资政策措施’其中,银行和 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携手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创新模式备受关注’!$ 年 ) 月,为解决在电子 商务平台上经营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中国工商银行与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阿里巴巴合作推出 了(易融通%,针对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特征,开展网商信用贷款’此种贷款无需企业向银行提供 任何抵押担保,但申请企业必须为电子商务平台三年以上的诚信通会员,具有一定的诚信交易记 录’!## 年 # 月,工商银行又联手(慧聪网%,为(慧聪网的正式会员推出(易融通信用融资服 务’类似的合作还有中国建设银行与电子商务平台联合推出的 (1 保通%,为电子商务平台上具有 一年以上交易记录的注册会员提供无需任何抵押和担保的融资服务’ 那么,这种银行和电子商务合作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新兴信贷模式是否能够有效缓解中小 企业的融资难题? 它的成功需要什么条件,又主要解决了哪类企业的融资难题? 电子商务平台降 低银企间信息不对称,进而消除中小企业信贷配给的机制何在? 政府又如何在其中发挥积极的作 用? 本文在对这种创新信贷模式进行考察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一个信息不对称的理论模型,对上述 (( !#! 年第 $ 期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释,为这种新兴融资模式的运行机理和发展方向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现实情况和本文主要思路 ( 一) 电子商务在企业融资中的作用 为进一步讨论这种新兴融资模式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中的作用和发挥作用所需的条 件,我们首先需要关注现实中电子商务在银企关系中扮演的角色’ 第一,电子商务的引入增大了贷款企业的违约成本’由于电子商务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搜 集并发布信息,与商会!行业协会和地方信用体系相比,其搜集和发布信息的力度更强,范围更广’ 以阿里巴巴和银行的合作为例’电子商务平台借助其广泛的网络可及度,一旦授贷企业出现坏账, 可以对用户进行(互联网全网通缉%,以(网络公示和(终止服务等手段有效提升了企业的违约 成本’ ! 第二,电子商务平台通过采集在其上进行交易的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建立起企业网络信用体 系’电子商务平台大多使用会员制 ,所有入会企业需要缴纳年费’电子商务平台为其会员建立 网上信用档案,详实记载会员在平台上的所有交易,将客户的网上交易年限!交易活跃度!交易对手 评价等建立成一个信用体系和数据库,形成企业的网络信用’# 银行在决定企业贷款时,会把网络 信用作为客户分类!准入的参考标准,从而有效弱化了贷款风险和成本约束’ 第三,银行!政府!电子商务通过共同建立(风险池2实行风险共担’一旦企业出现违约,银行 信贷的损失将通过风险池进行弥补’与传统的银行融资相比,这种风险共担机制降低了银行出现 信贷损失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