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解决方法_席丹.docx

发布:2025-03-13约1.7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1-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解决方法_席丹

一、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在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人才流失严重。据《中国公共部门人才流失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全国公共部门人才流失率达到了15.6%,其中高层次人才流失率更是高达25%。以某市税务局为例,近年来该局共流失了约20名业务骨干,其中不乏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专业人才。人才流失不仅影响了公共部门的工作效率,还增加了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成本。

(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另一个问题是人员结构不合理。一方面,部分岗位存在冗余现象,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一些关键岗位却出现人员短缺,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以某地级市政府为例,其下辖的多个部门中,有超过30%的岗位存在人员超编现象,而一些专业技术岗位却长期空缺。这种不合理的结构导致公共部门工作负担不均,影响了整体工作效能。

(3)此外,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不完善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我国公共部门普遍存在薪酬体系不合理、晋升通道狭窄等问题,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据《2019年中国公共部门员工满意度调查报告》显示,超过60%的受访者表示对薪酬福利不满意,40%的受访者认为晋升机会较少。以某城市公共图书馆为例,该馆员工平均工资水平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且晋升机制不透明,导致员工对工作满意度较低,影响了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

二、解决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方法

(1)针对公共部门人才流失问题,可以实施有针对性的人才保留策略。例如,某省税务局引入了“人才梯队建设计划”,通过建立人才库、开展专业培训和实施轮岗制度,有效提升了员工职业发展路径的清晰度,从而降低了人才流失率。据该计划实施一年后统计,人才流失率从原来的15.6%降至8.3%。

(2)为了优化人员结构,公共部门应加强岗位分析和岗位设置工作。例如,某市政府部门通过对各部门岗位进行系统分析,发现并撤销了10%的冗余岗位,同时通过外部招聘和内部调岗,补充了20个关键岗位的人员缺口。此举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

(3)完善激励机制是提高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关键。如某市城管局引入了“绩效工资制度”,将员工薪酬与工作绩效挂钩,有效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据实施后一年的数据显示,该局的工作效率提升了15%,员工满意度提高了10%。此外,该制度还促进了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为部门发展注入了活力。

三、案例分析:某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改进实践

(1)某市交通运输局在面临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时,决定实施一系列改进措施。首先,该局对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了全面评估,发现员工流失率高达20%,且多数流失的是中高层管理人才。为此,交通运输局启动了“人才保留计划”,通过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实施灵活的工作时间和提供职业发展规划,成功将人才流失率降至10%。例如,对于关键岗位的员工,交通运输局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使得员工与企业的利益紧密相连,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2)在优化人员结构方面,交通运输局采用了“岗位分析系统”,对各部门的岗位进行了细致的梳理,识别出冗余岗位和关键岗位。通过精简机构,撤销了10%的冗余岗位,同时通过内部竞聘和外部招聘,为关键岗位补充了新鲜血液。这一改革使得交通运输局的人员结构更加合理,工作效率提高了20%。以货运管理科为例,通过岗位优化,该科的员工从原来的15人减少到10人,但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却得到了显著提升。

(3)为了完善激励机制,交通运输局引入了“绩效导向薪酬体系”。该体系将员工的薪酬与个人绩效、团队绩效和部门绩效相结合,使得员工更加关注工作成果。实施一年后,该局的员工满意度提高了15%,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例如,在实施新薪酬体系后,货运管理科的员工平均加班时间增加了30%,且服务质量提高了25%。这种激励措施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为交通运输局带来了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