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内力计算锚杆挡土墙与抗滑桩的设计的毕业论文.doc

发布:2017-08-09约字共7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内力计算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第1章 绪 论 1 1.1常见的的支挡结构 1 1.1.1一般支挡结构 1 1.1.2新型支挡结构 1 1.2支挡结构的前景 1 第2章 工程概况及其地质报告 3 2.1工程概况 3 2.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3 2.2.1工程地质 3 2.2.2水文地质 5 第3章 边坡支护方案设计 6 3.1设计依据及设计原则 6 3.1.1设计依据 6 3.1.2设计原则 6 3.1.3设计理论基础 7 3.2本工程边坡特点 7 3.3边坡支护方案选型 7 3.4边坡设计说明 8 3.4.1设计参数 8 3.4.2设计剖面选择及说明 9 第4章 边坡坡面稳定性计算 10 4.1剖面1-1稳定性计算 10 4.1.1手算(土条宽度为2米) 10 4.1.2电算 11 4.2剖面3-3稳定性计算 13 4.2.1手算(土条宽度为2.5米) 13 4.2.2电算 14 第5章 锚杆框架支护计算 16 5.1剖面1-1锚杆设计 16 5.1.1土压力计算 16 5.1.2剖面1-1锚杆设计计算 19 5.1.3剖面1-1的支护验算 25 5.2剖面3-3的锚杆设计 27 5.2.1土压力计算 27 5.2.2剖面3-3锚杆设计计算 30 5.2.3剖面3-3的支护验算 34 5.3剖面6-6的锚杆设计 35 5.3.1土压力计算 35 5.3.2剖面6-6锚杆设计计算 37 5.3.3剖面6-6的支护验算 39 5.4剖面8-8的支护计算 41 5.4.1土压力计算 41 5.4.2剖面8-8锚杆设计计算 43 5.4.3剖面8-8的支护验算 47 第6章 框架梁的设计 49 6.1框架梁计算设计(取600kN的计算) 49 6.1.1节点内力分配计算 49 6.1.2单根梁内力分析 50 6.1.3配筋计算 51 第7章 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设计 53 7.1剩余下滑力的计算 53 7.2预应力锚杆桩的初步设计 54 7.2.1计算锚索的锚拉力 55 7.2.2抗滑桩桩身内力计算 56 7.2.3抗滑桩的配筋计算 59 7.3剖面10-10支护验算 61 第8章 施工注意事项与边坡监测 63 8.1土方开挖 63 8.2梁施工 63 8.3预应力锚杆施工 63 8.3.1材料 63 8.3.2钻孔 63 8.3.3组装及其插放 64 8.3.4注浆 64 8.3.5张拉与锁定 65 8.4预应力锚索的施工 65 8.4.1施工准备 65 8.4.2锚孔钻造 65 8.4.3钢筋制安 66 8.4.4锚筋张拉锁定 66 8.5抗滑桩施工 66 8.6边坡监测 67 第9章 结论与建议 69 9.1结论 69 9.2建议 70 致谢信 72 第1章 绪 论 伴随着我国,边坡在建设中,。 在许多的山区地带,由于沿线的地形陡缓交错频繁,下面简单介绍两种支挡结构: 一般的支挡结构包括各种类型的挡土墙和其他具有承重能力的支撑结构,主要形式有:重力式挡土墙、锚索(杆)挡土墙、锚定板挡土墙、抗滑桩、土钉支护、桩板式挡土墙等等。它们适用于墙高不超过一定高度的支挡工程,在一般的公路工程中使用比较广泛。 型支挡结构 型支挡结构是指在一般支挡结构的基础上使用了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结构形式的一类支挡结构物。 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挡土墙、型预应力锚索框架梁。因此,在边坡治理方面,。 支挡结构的主要支护形式有以下几种:挡土墙、抗滑桩、预应力锚索等支撑和锚固结构,它是一种能够通过自身的稳定或者被动支护,防止被支护的岩土体失去稳定性而发生滑坡等不良地质作用的工程构筑体。在交通设施工程中,支挡结构经常被广泛地运用在保证路基的稳定,保障道路两旁的边坡不会发生不良的地质作用,其能够通过自身的稳定性以保障被支护的岩土体不会失稳。并且支挡结构在水利、水电、地下工程的建设以及开发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只要以上的建筑物在建造过程中有出现不良地质作用的趋势时,这时候,支挡结构将会帮大忙,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凡是有工程建设的地方,几乎都会碰到支挡结构的修筑任务。所以说,随着国家大面积的建筑开发,以及西部的开发,将来知道那个结构将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建筑物的修筑中,研发各种新型的支挡结构将会是人类努力探索钻研的课题。 第2章 工程概况及其地质报告 2.1工程概况 某解放村福主廟东侧地块系人工开挖坡脚平整堆填形成的半填半挖场地,目前为空地,无建构筑物分布。场地东侧、北东侧丘陵坡脚人工边坡在平面上呈“7”字型分布,无支护措施,其中北东侧边坡长约60m,坡高5~8m,坡度50~60°,走向北西-南东,坡向南西,坡脚地面标高约248.0m;东侧边坡长约80m,分1-2级开挖,总坡高6~8m,坡度60~70°,走向北东-南西,坡向西偏北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