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董仲舒的思想体系.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董仲舒的思想体系
董仲舒的思想体系[这个贴子最后由攀尧在 2006/01/12 11:58am 第 2 次编辑] 董仲舒的思想体系1.天人感应神学目的说。董仲舒的哲学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天人感应说继承发展了先秦儒家的天命论,又吸取了阴阳家神秘的阴阳五行学说。董仲舒…
第五部分 董仲舒的思想一、董仲舒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中国思想史经由春秋战国至两汉时,已经发生了较大的转折,即原先的百家争鸣的思想自由为独尊儒术的思想集权所取代,这一转折是专制主义政治在思想上寻求一统的具体体现。汉初统治者接受暴秦一味地任用法家苛严刑律…
浅议董仲舒思想及影响摘要:董仲舒儒是汉代家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思想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产生深远的影响,他用“天人三策”的思想 ,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并以“天人感应”作为理论依据,这样使儒学融合了阴阳、五行及道家思想,从而锻造了儒学的兼容性…
董仲舒的思想体系
[这个贴子最后由攀尧在 2006/01/12 11:58am 第 2 次编辑]
董仲舒的思想体系
1.天人感应神学目的说。
董仲舒的哲学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天人感应说继承发展了先秦儒家的天命论,又吸取了阴阳家神秘的阴阳五行学说。董仲舒认为,只有人的结构与天地偶合:成人有骨366节,与一年之月数相副;栖内有五脏,与五行相副;外有四肢,与四季相副(《春秋繁露.人副天数》)如此等等,总之,人确乎与天数相似而“合二为一”。既然“天人相副”“天人同类”,天和人有相同的气质和情感,他们之间就可以相互感应,这就是他“天人感应”神学理论的基础。
在宇宙观上,董仲舒提出“天人相与”的理论,认为天和人是相通的,天是有意志的,是最高的人格神,天按自己的面貌创造了人。他认为人的形体都是按造天的形体构造的。例如,天有日月,人有眼睛;天有山川河流,人有骨骼血管之类。人的道德品行,喜怒哀乐,国家的庆、赏、刑、罚,无不同天有密切的关系。董仲舒说:“人之德行化天理而义,人之好恶化天之暖清,人之喜怒化天之寒暑。”(《春秋繁露?为人者天》)意思上说:人的德行使由天理变化而来的,人的好恶是由天的温暖、冷清气候变化而来的,人的喜怒感情是由天的寒暑变化而来的。他说天有暖、暑、清、寒四种气候,与之相对应,人间有庆、赏、刑、罚四种政令。董仲舒还认为,天生万物是有目的的。他说:“从“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出发,董仲舒认为君权是神授的。他说:“德侔(相等)天地者称皇帝,天佑而子之,号称天子。(《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又说:“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春秋繁露?为人者天》)就是说,皇帝是天的儿子,他们是奉天的命令来统治人间的。他认为皇帝是至高无上的,掌握着人世间生杀大权,“为人主者,居至德之位,操生杀之势”(《春秋繁露?威德所生》)所以,人们应该无条件的忠于他们,服从他们。但是,董仲舒又感到君权过重,将会危害社会,因而臆造了阴阳灾异之说,警告皇帝。他认为,统治者为政有过失,天就出现灾害,以表示谴责与警告。如果还不知悔改,就出现怪异来惊骇。若是还不知畏惧,于是大祸就临头了,就会出现皇位的更改和改朝换代。 “天人感应”无疑是十分荒谬的理论。如果说其中还有某些合理的思想成分,那只能说是董仲舒看到了人和自然之间还存在着某些关系。即便如此,那也是被他加以神学的比附、甚至利用当时自然科学的成果来加以歪曲,为其神学目的服务的。由于当时天文学、物理学和医学的发展,发现了自然界,特别是同类物之间相互感应的现象,如“马鸣则马应之,牛鸣则牛应之”;天气变化对人体的某些影响,“天将阴雨人之病故为之先动,是阴相应而起也”(《春秋繁露?同类相同》。董仲舒利用这些自然现象之间的相互感应,以论证他的“天人感应”的神学理论。
2、阴阳五行说和三纲五常论
董仲舒吸取阴阳家学说,并加以牵强附会,臆造了所谓阳尊阴卑论。董仲舒说,天有阴阳二气,而功能各异。阳主生,阴主杀;阳主德,阴主刑;阳主光明,阴主黑暗;阳主温暖,阴主寒冷;阳主赐与,阴主夺取;阳主欢喜,阴主忧郁;阳主宽厚,阴主威猛;等等。他由此判定,天好生不好杀,好德不好刑,尊阳而卑阴。董仲舒吸取阴阳家学说,并加以牵强附会,臆造所谓阳尊阴卑论。董仲舒说,天有阴阳二气,而功能各异。阳主生,阴主杀;阳主
德,阴主刑;阳主光阴,阴主黑暗;阳主温暖,阴主寒冷;阳主赐与,阴主夺取;阳主欢喜,阴主忧郁;阳主宽厚,阴主威猛;等等。他由此判定,天好生不好杀,好德不好刑,尊阳而卑阴。他说:“君臣、夫子、夫妇之义,皆取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春秋繁露.五行之义》)从此推论出“三纲五常”的道德哲学。为了调整君臣、父子、夫妻的关系,董仲舒强调“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饰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