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化工原理下第八章吸收卓越.pptx

发布:2023-01-27约3.63千字共4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8章 吸收;分离气体混合物。根据混合物各组分的物理和化学差异,如吸附、吸收。吸收是其中的一种,根据溶解度差异。 吸收是将气体混合物与适当的液体接触,气体中一种或多种组分溶解于液体中,不能溶解的组分仍保留在气相中,利用各组分在液体中溶解度的差异,对其进行选择性溶解,使气体中不同组分得到分离的单元操作。 混合气中,能溶解于液体的组分称为溶质。不能溶解的组分称为惰性气体。用于溶解气体的液体称为吸收剂,溶有气体的溶液称为溶液。 ;1.制取化工产品 将气体中需要的成分用指定的溶剂吸收出来,成为液态产品。如:用水吸收HCl、NO2制取工业盐酸和硝酸。 2.分离气体混合物 ? 工业上利用吸收分离气体混合物。热甲碱法吸收二氧化碳。 3.从气体中回收有用组分 ??? 用洗油回收粗苯或二氯乙烷。;4.气体净化 ?? ①原料气的净化。 ?②尾气、废气的净化以保护环境。 5.生化工程? 菌体在发酵罐中培养。发酵罐中要给予大量的空气以维持微生物的正常代谢,要应用空气中的氧在水中吸收这一过程。;?化学吸收和物理吸收。 单组分吸收和多组分吸收。 非等温吸收和等温吸收。 ? 本章研究物理吸收、单组分吸收和等温吸收 。;吸收通常在 吸收塔内进行,其中以填料塔的应用较为普遍。生产中除少部分直接获得液体产品的吸收操作之外,一般都需对吸收后的溶液;采用吸收操作实现气体混合物的分离必须解决下列问题:;8.2 吸收过程相平衡基础 8.2.1 气液相平衡关系 ;8.2 吸收过程相平衡基础 8.2.1 气液相平衡关系 ; 在总压不很高的情况下,认为溶解度cA*与总压无关,则 cA*=f( t、pA),或者,pA*=f( t、cA)?。;pA*=f( t、cA) 亨利定律:稀溶液、低压和一定温度下,气、液达到溶解相平衡,则?? ? pA*=ExA 亨利系数由实验确定,它随物性和温度而变化。对于一定气体溶于一定溶剂,温度升高,E增大。;若干气体在水中的亨利常数E之值;亨利定律三种表达式? ???? ???? pA*=ExA?? E为亨利系数?? 单位? Pa ???? cA*=HpA? H为溶解度系数 单位 kmol/m3.Pa ??? ?y*=mx??? m为相平衡常数 单位? 无因次??? 2.? 三个系数间的关系 ???? E=C/H???? m=E/P? 相平衡常数m:相平衡常数m与温度、压力有关。温度降低,m减小;压力增大,m减小。 (加压和降温可以提高气体溶解度); 气相中的溶质传递到液相,分为三个步骤: 1.气相与界面的对流传质; 2.溶质在界面上的溶解; 3.界面与液相的对流传质。 令:界面上气液两相浓度为yi、xi ?? 1.气相与界面的对流传质; ??????? NA=kG (pG-pi) =ky (y-yi)?? ? 3.界面与液相的对流传质; ??????? NA=kL (ci-cL)=kx (xi-x) ? 2.溶质在界面上的溶解; ??? yi = f (xi )?? 采用 yi = mxi ?? ;8.3.2 传质速率方程 ;根据图8-4,m(xi-x)=yi-y*。 气相与界面的对流传质:NA=kG(pG-pi) =ky(y-yi)? 界面与液相的对流传质:NA=kL(ci-cL)=kx(xi-x) 即:; 于是,相际传质速率方程式为:NA=Ky(y-y*)??? 式中,;二、界面浓度的求取;三、传质阻力分析;同理,当?1/mky?<<1/kx,则?1/Kx≈1/kx。此时传质阻力集中于液相,称为液相阻力控制(液膜控制)。 液膜控制的条件: (1)?ky>>kx。直线ab平坦。 (2)?m很大,相平衡线OE很陡,表明溶质在吸收剂中的溶解度很小,如以水吸收O2、CO2。 ;气液两相的分传质系数与流速的0.7次方成正比,即:?ky∝G0.7;ky∝L0.7。对于气膜控制,增加气体流率,可有效增加总传质系数Ky≈ky,加快吸收过程。对于液膜控制,增加液体流率,可有效增加总传质系数Kx≈kx,加快吸收过程。;解:(1) 相平衡关系:;8.4 吸收塔的计算 ;8.4.1 物料衡算和操作线方程;吸收操作时,表征吸收程度有两种方式:;二、操作线方程?;直线AB上任一点P代表塔内相应截面上气、液浓度Y、X。直线AB称操作线。 PR代表液相摩尔比差表示的总推动力(X*-X),PQ代表气相摩尔比差表示的总推动力(Y-Y*)。;设计时,由吸收任务和要求可以确定GB、Yb、Ya,由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