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目的论概述.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师探讨·
功能目的论概述
云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01 张栋
【摘要】功能目的论由德国学者弗米尔提出,目的论认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过程决
定方法。在翻译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功能目的论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是最有影响力的翻译理论之一。本文概述了功能
目的论的起因、观点、与传统翻译观的不同,从而更好的为翻译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功能目的论 弗米尔 基本原则 中心思想
0 引言 2.3 忠诚原则(loyalty principle);这是由诺德提出的。她发现
翻译目的论(Skopos Theory)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德国学者弗 目的论有两大缺陷:首先,由于文化模式的差异,不同文化背
米尔(Hans Vermeer)提出的一种翻译理论,以赖斯、弗米尔、曼 景中的人对好的译文有不同的看法;另外,如果目的原则所要
塔莉和诺德为主要代表的功能主义目的论(functionalist skopos 求的译文的交际目的与原文作者的意图刚好相反,那么我们就
theory 是当今世界颇有影响力的翻译理论学派之一。“skopos” 会遵守目的原则而违背忠实性原则。因此,诺德就提出了忠诚
是希腊语,其意思为目的、意图、目标和功能。在功能主义目 原则来解决文化差异及翻译行为的参与者之间的关系。诺德认
的论出现以前,主流的翻译学派都把重点放在原文本上。弗米 为,译者对译文接受者负有道义上的责任,必须向他们解释自
尔认为:翻译研究不能单单依靠语言学。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 己所做的一切以及这样做的原因。这是忠诚原则的一方面。该
一、翻译并不仅仅是甚至并不主要是语言过程;第二、语言学 原则的另一方面则是要求译者对原文作者忠诚。译者应尊重原
还没有提出真正针对翻译困难的问题。因此,他在行动理论的 作者,协调译文目的语与作者意图。(Nord:2001)因此,忠诚原
基础上提出了翻译的目的论。 则主要关注翻译过程中译者与原作者、客户、译文接受者等参
1 核心概念及中心思想 与者之问的关系。诺德提出译者应该遵循“功能加忠诚”的指
目的论认为,翻译过程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 导原则,从而完善了该理论。
目的。弗米尔将翻译研究从原文中心论的束缚中摆脱出来,认 3 与传统翻译观的异同
为翻译必须遵循一系列法则。其中目的法则居于首位。即“任 对电影字幕的翻译应以目的论为理论依据,把电影看做有
何翻译行为都是由翻译的目的决定的。也就是翻译的目的决定 目的的交际行为。目的论应用于电影不仅可以使译文效果更佳,
翻译的手段”。 翻译更加多样化,并使电影翻译更具有商业价值。 长期以来, 在
目的论的中心思想是行动皆有目的。行动者参照实际环境 翻译界似乎已达成一种共识: 翻译, 所追求的就是忠实、通顺。
选择一种他认为最合适的方式以求达到预期目标;既然翻译也 既然是忠实, 就要求译文应与原文无甚差别。“忠实”成了翻译
是一种行动,所以译者也会在翻译目的的指引下。 尽量考虑一 的最高标准, 主张 “要把原作的内容确切地完全表达出来, 无
切可能有关的因素。从而决定最合适的行动方式;基于这种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