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名著阅读红楼梦读后感.doc
高中生名著阅读红楼梦读后感
TOC\o1-2\h\u11565第一章《红楼梦》的文化瑰宝地位 1
6785第二章剖析《红楼梦》的家族兴衰主线 1
2987第三章我看《红楼梦》中的人物群像 2
28137第四章从林黛玉的悲剧谈封建礼教的压迫——引用原文分析 2
17003第五章《红楼梦》中诗词曲赋的独特魅力 2
15846第六章论《红楼梦》所反映的封建社会的复杂面貌 3
24679第七章关于《红楼梦》阅读的思考与感悟 3
31293第八章《红楼梦》对当代高中生的启示 3
第一章《红楼梦》的文化瑰宝地位
《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从文化层面来说,它涵盖了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书中描写的饮食文化就极为丰富,像刘姥姥进大观园时吃到的茄鲞,做法精细复杂,“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签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钉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这一道菜的描写,展现出了当时贵族家庭饮食的精致与讲究。而且书中的建筑描写也很细致,如大观园的布局构造,每一处园子都有独特的风格。在服饰上,更是展现了不同身份地位人物的着装特色。它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像是一部文化的百科全书,是当之无愧的文化瑰宝。
第二章剖析《红楼梦》的家族兴衰主线
《红楼梦》中的家族兴衰是一条重要的主线。贾府从兴盛走向衰落,背后有着诸多的原因。在兴盛时期,贾府有权有势,元春省亲那一段就充分体现了贾府的荣华富贵。“只见院内各色花灯烂灼,皆系纱绫扎成,精致非常。上面有一匾灯,写着‘体仁沐德’四字。元春入室,更衣毕复出,上舆进园。只见园中香烟缭绕,花彩缤纷,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气象,富贵风流。”但是时间的推移,贾府内部的腐败问题日益严重。子孙们挥霍无度,像贾琏偷娶尤二姐,这种行为反映出贾府子弟道德的沦丧。家族管理上也存在很大的漏洞,经济入不敷出,外部又面临着政治上的压力等,种种因素最终导致了贾府的衰败。
第三章我看《红楼梦》中的人物群像
《红楼梦》里的人物群像就像一幅绚丽多彩又复杂的画卷。众多的人物性格鲜明,各具特色。贾宝玉是一个具有叛逆精神的人物,他不喜读四书五经,觉得那些文章都是些“禄蠹”之学,他更喜欢和姐妹们在一起谈诗作画。而王熙凤则是一个精明能干却又心狠手辣的人。协理宁国府那一段,她把宁国府上下管理得井井有条,“这二十个分作两班,一班十个,每日在里头单管人客来往倒茶,别的事不用他们管。这二十个也分作两班,每日单管本家亲戚茶饭,别的事也不用他们管。这四十个人也分作两班,单在灵前上香添油,挂幔守灵,供饭供茶,随起举哀,别的事也不与他们相干。”可见她的管理才能。但她又设计害死尤二姐,展现出她的狠毒。还有薛宝钗,她端庄稳重,深知封建礼教的规范,在为人处世上显得很圆滑。这些人物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这个精彩的故事。
第四章从林黛玉的悲剧谈封建礼教的压迫——引用原文分析
林黛玉的悲剧是封建礼教压迫下的典型。在那个封建的社会里,女子的命运不能自主。林黛玉深爱着贾宝玉,但是他们的爱情却不能得到成全。“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所叹者,你既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之知己矣;既你我为知己,则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哉;既有金玉之论,亦该你我有之,则又何必来一宝钗哉!”从这段心理描写可以看出,林黛玉的无奈。她父母早亡,在贾府中虽然有贾母的疼爱,但是在婚姻大事上却不能自己做主。封建礼教下的门第观念、包办婚姻等都像一道道枷锁,最终把她逼向了死亡的深渊。
第五章《红楼梦》中诗词曲赋的独特魅力
《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有着独特的魅力。这些诗词曲赋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写照。就拿林黛玉的《葬花吟》来说,“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这首诗充分展现了林黛玉的多愁善感和孤独寂寞。她把自己比作落花,觉得自己的命运就如同这落花一般飘零无依。而薛宝钗的《临江仙·柳絮》“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则体现出她积极入世的心态和高远的志向。这些诗词曲赋穿插在小说中,增添了文学的美感,也使得人物更加立体。
第六章论《红楼梦》所反映的封建社会的复杂面貌
《红楼梦》像是一面镜子,清晰地反映出封建社会的复杂面貌。在这个社会里,等级制度森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