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 专题三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专题三;1.(2011年广东卷)请在下列关联词语中,选取最恰当的3;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选词填空,首
先要整体感知句(段)意,其次要根据句(段)意和关联词辨清句与
句之间的关系。这个语段相对较好理解,依次呈现转折关系、
因果关系。据此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①尽管 ②既然 ③因而;2.(2007年广东卷)在下面各句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结合语境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 级。“考查”和“考察”是一对近义实
词。“考查”是指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行为、活动)。“考
察”则是指:①实地观察调查;②细致深刻地观察。根据句①,
“考查”符合句意。“品性”和“品行”也是一对近义实词。
“品性”是指品质性格。“品行”则是指有关道德的行为。两
者的区别在于“性”与“行”上:“性”指性格,“行”指行
为。本题的第③句说的是“温和”,显然指的是“性格”,因
此应用“品性”。“宁可”和“宁愿”都是虚词,在与“也不”;搭配时,表示一种先舍后取的选择关系。两者有时可以互换,
不过还是有些细微的差别。“宁愿”偏重于说明主观意愿,所
选择的做法主要取决于人的主观意愿(“愿”是一种主观意愿)。
“宁可”偏重于权衡利害得失,所选择的做法既可以是取决于
人的主观意愿,也可以是取决于客观情况(“可”,更多是表达
一种客观的条件或可能)。本题第②句中的“常年无灾情”是一
种客观的情况,虽然也含有主观的愿望,但不可能由主观来决
定,因此,应用“宁可”,而不用“宁愿”。;3.(2011年广东卷)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解答时要注意从词义、对象、色彩、语法功能等方面进行判断。
A项“蔚为大观”形容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多指文物
等)。B项“自顾不暇”指照顾自己都来不及(哪里还能顾到别
人)。语境中指作品繁多,应付不过来。该词不合语境,可改
为“目不暇接”。C项“鱼目混珠”指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
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D项“诟病”意思是指责。;4.(2010年广东卷)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 解析:A 项“殊途同归”指通过不同的道路,达到同一个
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得到相同的结果。B 项“斗转
星移”指北斗转向,众星移位;表示时序变迁,岁月流逝。C
项“甚嚣尘上”,原意是楚王说敌方晋军喧哗纷乱得很厉害,
而且尘土也飞扬起来了。形容忙乱喧哗的情状。后以“甚嚣尘
上”比喻对某人某事议论纷纷。现多指反动或错误的言论十分
嚣张。此处属用错对象,且褒贬失当,因为高科技手段是新事
物,对旧事物之冲击本为正常。D 项“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
不公开露面。现在也指事物消失。;考纲内容;◎考情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2011 年改变了以往全部考查成语的命题思
路,所考查的四个词语中,三个为成语,一个为双音节词语,
并且在语言表达题 22 题中设置了一个关联词填空题。往年广东
卷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考查,只考查熟语中的成
语,这明显是有缺陷的。2013 年的命题方式将可能是广东卷考
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新形式。;一、近义实词辨析;(一)从词义方面辨析;2.词义侧重点不同;3.词义的轻重不同;(二)从用法方面辨析;2.词性和句法功能的不同;3.适用的对象不同;(三)从词语色彩方面辨析;2.词语的语体色彩;◎方法指导◎;3.运用反义词推究法:通过近义词的各自相应的反义词的;二、易混虚词辨析;◎方法指导◎;2.虚词位置要正确; 此外,在复句中,如果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关联词
可放在主语之后;如果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那么,关联
词语的位置都应放在主语之前。如:“尽管他行车已三十万公
里,却从没有发生过重大事故。”句中主语都是“他”,“他”
应放在“尽管”之前。;4.避免虚词误用;5.辨析近义虚词的不同含义;三、熟语的辨析和使用;1.望文生义;禽训凄惮你署朋叠郸喻民窗铆挞柞裤眠邪翼方呜畦嘿蒙沛朝沿绣培腿脂嫡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 专题三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 专题三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剖析】例①“量入为出”使用不恰当。“量入为出”的
意思是“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定开支的限度”,“入”和“出”
是指“收入”和“支出”,不是“在家”和“出门”。例②“三
人成虎”原指城市里本无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谎传市里有虎,听
者就会以为真有虎了。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这里错解为
很多人在一起就像老虎一样力量强大。;2.用错对象; 【剖析】例①“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
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所用的对象是人的思想性格,
而该句的对象是人气、环境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