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PPT

发布:2019-09-11约5.72千字共3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血流感染实验室诊断方法新进展 Page ? * 主要内容 血流感染的概念 血流感染监测及流行病学 血流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 实验室诊断方法新进展 结束语 Page ? * 血流感染 血败血症(septicemia):病原菌及其毒素侵入血流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感染。病原菌主要是细菌,也可为真菌、分枝杆菌等 菌血症(bacteremia):细菌在血流中短暂出现的现象,一般无明显毒血症状,在国外文献中常与败血症通用。 脓毒血症(sepsis):感染+全身性炎症反应,血培养可以阳性或阴性 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 BSI):败血症和菌血症目前统称为血流感染。 泛指是指病原菌及其毒素侵入血流所引起的一类临床综合征。病程 中常有炎症介质的激活和释放,引起高热、寒战、心动过速 呼吸急促、皮疹和神志改变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严重者可引 起休克、DIC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较高。 Page ? * 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 原发性血流感染:实验室证实血流感染(Laboratory-confirm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LCBI) 标准:从一次或多次血标本中培养出一种一致的致病菌,而且培养出的病原体与其它部位的感染无关。 临床血流感染(Clinical Sepsis) 标准:具有非其它已知原因所引起的发烧、血压过低(收缩压≤90mmHg或收缩压低于平常超过40mmHg),少尿(每小时尿量低于30ml)等临床症状任何一项,且符合下列所有条件者: 1.未做血培养,或血培养阴性或血液抗原反应呈阴性者 2.其它部位无明显感染者 3.医生针对此感染中毒症状给予适当抗菌药物治疗 Page ? * 血培养分离出有意义微生物,而且此微生物与另一部位之院内感染有关。唯不包括血管或血管内导管装置所引起之血流感染。 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 继发性血流感染 Page ? * 血流感染监测的重要性 为血流感染的流行病学提供基本信息,监测发生趋势和发生率 为新出现的病原菌或耐药表型提供早期预警;监测罕见菌的检测 为公共卫生决策者进一步调查提供帮助。 为临床医生提供反馈信息 紧急!!! Page ? * 血流感染监测历史 Page ? * 血流感染流行病学特点 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 真菌血流感染发病率逐年上升 革兰阴性菌感染下降 耐药菌比例逐年增加广谱耐药菌株(VRE、MRSA/MRSE 、VISA/VRSA 社区获得与医院获得血流感染病原谱存在差异 院内BSI患者病死率高 Page ? * 肿瘤患者血流感染流行病学趋势 Eur J Clin Microbiol Infect Dis (2013) 32:841–850 Page ? * Eur J Clin Microbiol Infect Dis (2013) 32:841–850 Page ? * 革兰氏阴性菌是肿瘤患者常见分离菌,这也是近年来血流感染流行病学趋势,由革兰阳性菌向革兰阴性菌转变。 (1)主要原因减少或停止应用预防性抗生素 (2)化疗特性(清髓性或非清髓性化疗),应用低毒性药物 (3) 肿瘤患者管理方式改变(减少使用留置导管) (4)环境条件如气候类型(铜绿假单胞菌常在温带地区分离) 另一趋势是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同革兰阳性菌一样在世界各地广泛出现,耐药菌的增长同抗菌药物发展密切相关 (1) 喹诺酮类耐药菌约2/3是E.coli (2)产 ESBLs菌血流感染在世界各地呈增长趋势 (3)VRE感染菌呈增长趋势,特别是在美国 (4)MDR革兰阴性菌与发病率、死亡率及医疗费用增长密切相关 肿瘤患者血流感染流行病学原因分析 Page ? * 血流感染诊治实验室方法 传统方法:血培养 相关生物标记物检测:CRP、PCT、sTREM-1 和presepsin 分子诊断技术:PCR、Fish等 Page ? * 血培养三级报告制度 血培养 阳性 终报告 革兰染色 传种培养 初步报告 (直接药敏) 鉴定菌株 电话报告 鉴定+标准药敏 Page ? * CRP与疾病的活动性及检测的临床意义 CRP与疾病的活动性 CRP检测的临床意义 CRP升高见于感染、炎症、心梗、手术和创伤 当组织损伤或急性感染数小时后即可明显上升(100-1000%) 在细菌感染时显著性增高,而病毒感染时增高不明显(正常或轻度升高) 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的人患心血管病的风险较高,反之则低 当感染得到控制、创伤消失时迅速下降 炎症恢复期,在24h内可下降约50%,此反应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