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初中物理知识要点必备知识.doc

发布:2018-12-29约2.71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经典文档 下载后可编辑复制 PAGE 初中物理知识要点必备知识 1. 1m/s= 3.6 V声=340m/s C光=3×108m/s=3× 2.次声(低于20HZ)的危害:人的平衡器官的功能将受到破坏,严重时危及生命。用于预报地震、台风的依据和检测核爆炸的手段。 3.超声(高于20000HZ):①方向性好,易反射,可用于探测海洋深度、鱼群等位置 ②很强的穿透能力,如B超③很强的 “破碎” 能力,可以是不溶溶液相容,杀菌,消毒等。 4.光线是为了研究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虚拟假设出来的,实际并不存在,这种方法是建立理想模型法。(磁感应线) 5.小孔成像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6.人在岸上看水中的物体或在水中看岸上的物体,虚像位置都比实物高且稍稍向后移。 7.三基色红绿蓝 三原色红黄蓝 8.太阳光可以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顺序不得改变,字不得写错) 9.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显微镜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望远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10.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距(v) 倒、正 大、小 虚、实 应用 u2f fv2f 倒立 缩小 实像 照相机 u=2 v=2f 倒立 等大 实像 特点:大小分界点 应用:测焦距 2fuf v2f 倒立 放大 实像 投影仪;幻灯机 u=f v—∞ / / / 特点:虚实分界点,倒正分界点 应用:获得平行光源 uf v0 正立 放大 虚像 放大镜 11.画力的示意图时,力的作用点必须画在受力物体上。 12.在探究力的作用效果跟任一因素的关系时,必须使李的另外两个要素相同,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13.二力平衡必须同时满足四个条件:同物、等大、反向、共线。 14.判断两物体是否存在弹力常常使用“拆除法”,即把其中一个物体“移走”,看另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如果改变则存在弹力,否则,不存在弹力。 15.天平的使用本着左物右码的规则,m物=m码+游 如果放反,则m物=m码-游 16.调节平衡螺母的时候,遵循左偏右调,右偏左调的原则。 17.1mL=1cm3 1L=1dm3 1L=103mL 1g/cm3=103kg 18.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19.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被该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F浮=G排=ρ液·g·V排 20.物体的沉浮条件 上浮F浮G ρ液ρ物 悬浮F浮=G ρ液=ρ物 下沉F浮G ρ液ρ物 漂浮F浮=G ρ液ρ物 21.密度计是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工作的,密度计在任何液体中受到的浮力都等于自身的重力。密度计上的数值表示待测液体的密度是水密度的倍数,如密度计读数为1.8,表示该液体的密度是1.8×103kg/cm3.液体密度较大的时候,密度计露出部分越多,反之就少。所以密度计的刻度是上面较小,下面较 22.装载有许多石块的小船漂浮在一水池中,若将传中所装石块抛入水中,水池的水面将下降。 23.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上的力。重力是数值向下的。当物体的支撑面水平时,支撑面所受压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 24.P=F/S=G/S=mg/S=ρvg/S=ρSHg/S=ρgh(适用于有规则体积的固体,液体) 25.液体压强公式P=ρgh其中h指的是深度(不是高度)是指从液体的自由面到某点之间的竖直距离。 26.规律描述:分析液体产生的压力和压强时,一般想利用P =ρgh分析压强再利用F=PS分析压力;分析固体产生的压力和压强时,一般先利用F=G分析压力,再利用P=F/S分析压强。 27.容器形状上大下小时,FG;上小下大时FG 28.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位置压强越大。判断流速大小的方法常常是看相同时间通过路程的多少来判断。 29.杠杆的平衡状态:静止不动(含倾斜状态)或匀速转动。 30.求“最小力” 问题要转化为求“最大力臂”的问题。 31.确定绳子股数时,只算绕在动滑轮上的绳子股数。 32.组装滑轮时,本着“奇动(谐音激动)偶定”的原则 33.同一根绳子各处张力相等。 34.三种不做功的情况:①“不劳无功”,物体没有收到力的作用,由于惯性通过一段距离。 ②“不动无功”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静止不动,没有移动距离 ③“劳而无功”F与S垂直。 35.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36.功率是描述机器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所以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但是不一定多),功率小的机械做功一定慢(不一定少)。 37.一般来说,人对机械做的功为总功,通常用W总=FS(F为人作用在机械上的力,S为力F移动的距离);而机械对物体做的功为有用功,通常用W=GH来表示(适用于滑轮组竖放),或W=f摩S物(适用于机械沿水平方向移动时) 38.同一装置的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