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土壤肥料学综合习题.doc

发布:2016-11-25约1.86万字共2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土壤肥料学综合练习题 名词解释: 离子交换量 2、土壤容重3、闭蓄态磷4、复合肥料5、相对产量6、同晶替代 7、土壤萎蔫系数8、生理酸性肥料9、缓效钾10、土壤质地、11、土壤腐质化系数 12、土壤母质13、速效养分14、土壤肥力15、主动吸收16、永久电荷17、质流 18、目标产量19、土壤20、土壤空隙度21、土壤有机质22、活性酸23、土壤盐基饱和度 24土壤反应指示植物 25土壤耕性 26土壤团粒结构体 27、田间持水量 28、土壤导热率 29、土壤导温率 30、土壤热容量 31、旱作农业 32、作物需水量 33、雨养农业 34、土壤母质 35、风化作用 36、根外营养 37、对产量 38、养诊断 39、生物固氮 40、氨基化作用 41、硝化作用 42、反硝化作用 43、菌根 44、枸溶性磷肥 45、微量元素肥料 46、碳氮比 47、有机肥料 48、秸杆还田49、绿肥 50叶面肥 一、名词解释: 1、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土壤能收附的交换性阳离子的最大量。一般在PH=7的条件下测定。 2、土壤容量----单位容积原状土壤(包括孔隙)的重量。 闭蓄态磷----在酸性土壤中,大部分磷酸盐常常被铁的氧化物或水化氧化物 的胶膜包被着,在石灰性土壤,磷酸盐的表面也常常形成钙质胶膜,这就是闭蓄态磷。 4、复合肥料----含有氮、磷、钾三要素中的任何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的肥料。通过化学途径合成的复合肥料称为化合复化肥。多种肥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加工而成的复合肥料,叫做混成复合肥料,也叫复混肥料。 5、相对产量----不施某种肥料时作物的每公顷产量与施用所有肥料时作物每公顷产量的比。 6、同晶替代----在粘土矿物形成过程中,硅氧片和铝氧片中的硅和铝等离子常常被大小性质相近的离子替代,导致电荷不平衡,但其晶体结构并不改变。 7、土壤萎蔫系数----当土壤供水不能补充作物叶片的蒸腾消耗时,叶片发生萎蔫,如果再供水时,叶片的萎蔫现象不能消失,即成为永久萎蔫,此时土壤的水分含量就是土壤萎蔫系数。 8、生理酸性肥料----化学上是中性,但由于作物选择性吸收养分离子,导致有些养分离子残留在土壤中,并使土壤变酸的肥料,称为生理酸性肥料。 9、缓效钾----作物不能直接吸收利用,但缓慢转化后作物可吸收利用,包括粘土矿物固定的钾和易风化的原生矿物中的钾,是土壤供应钾能力的容量指标。 10、土壤质地----各种不同粒级土粒的配合比例,或在土壤质量中各粒级土粒的质量分数。 11、腐殖质化系数----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单位有机物质经过一年后形成的腐殖质数量。 12、土壤母质----地壳表面岩石的风化产物及其各种沉积体。 13、速效养分----指当作物能够直接吸收的养分,包括水溶态养分和吸附在土壤胶体颗粒上容易被交换下来的养分,其含量的高低是土壤养分供给的强度指标。 14、土壤肥力----土壤经常地,适时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15、主动吸收----养分离子逆浓度梯度,利用代谢能量透过质膜进入细胞内的过程。 16、永久电荷----由于层状硅酸盐矿物的同晶代换作用,矿物晶格边缘或边角上发生离子的丢失而断键,从而产生了剩余的价键,即带有电荷。以这种方式产生的电荷,不随土壤PH的变化而变化。 17、质流----溶解在土壤水中的养分随根系吸收水分形成的水流,到达根系表面的过程。 18、目标产量----是根据土壤肥力来确定的,一般用当地前三年作物的平均产量为基础,增加10~15%作为目标产量。 19、土壤----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的一层疏松多孔的物质,它具有肥力,在自然和人工栽培条件下,能够生产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态条件。 20、土壤孔隙度----单位土壤容积内孔隙所占的比例,一般采用百分数形式。 二、填空 1、土壤物理性粘粒与物理性沙粒的分界点是 毫米。 2、作物缺氮时 首先出现缺乏症状。 3、有机质含量越高的土壤,其各种空隙的数量也 。 4、土壤养分到达根表面的途径有接触交换、 、 。 5、科学施肥的理论包括养分归还原理、 、 、 。 6、根据其分解程度,有机质可分为新鲜有机质、 三大类。 7、土壤氮素损失或无效化的途径有硝酸盐淋失、 。 8、我国土壤酸性从南向北的变化规律是 。 9、对作物的有效性H2PO4- HPO42-- PO43--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