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电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现状与构想——以上海电视大学松江分校为例.docx
信息技术环境下电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现状与构想
——以上海电视大学松江分校为例
[摘要]
上海电视大学松江分校为成人高校。如何充分利用学校信息化程度高、远程教育技术成熟的优势,通过校本研修,体现教师价值、发挥教师潜能,促进教师自主化、个性化、专业化发展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深入研究的课题。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电大学生的生存、学习状态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教师必须积极、及时调整自身状态,适应形势需要,提高综合素质。本文将考察信息环境下电大教师校本研修现状,具体包括教师的专业学习情况、教育技术培训状况、集体备课情况、教师评价体系等,并结合现状与相关教学理论,提出“构想”:构建有“电大特色”的“校本研修系统”,本系统将优化校园文化、信息化环境,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推动学校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
信息技术、电大教师、校本研修、校本研修系统
一个多世纪以来,西方国家发生了数次大规模金融危机。它不仅使得经济增长停滞不前,人们生活水平迅速下降,而且给教育发展带来一定的冲击。就电大教育而言,学习者收入的减少导致支付学费的能力降低,直接影响新学期的注册人数。但另一方面,就业岗位的减少使得参与成人教育的机会成
本降低,在无法获得满意工作的情况下,人们会选择进修以提高自身竞争力和推迟就业时间,这样就增加了对成人高等教育的需求。所以说,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电大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上海电视大学松江分校为成人高校,学习者主要通过面授辅导与网上自学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教师的授课均安排在晚上和双休日,白天不坐班,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有限。如能充分利用学校信息化程度高、远程教育技术成熟的优势进行校本研修,将会全面体现教师的价值、发挥教师的潜能,促进教师的自主化、个性化、专业化发展。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将提升学校的整体实力,从而在金融危机笼罩下的更为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研修的现状
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与发展[1]。校本研修是以学校为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型组织,尊重教师个体的发展愿望,创设一切便利条件,形成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氛围,让教师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体反思实践中实现专业发展[2]。松江电大历来重视校园文化、信息化建设,已形成自身特色,校本研修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笔者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全面考察了该校信息化环境下校本研修的现状。
(一)教师专业学习情况
该校共开设18个专科专业、8个本科专业,专职教师41名,其中35岁
以下的青年教师5名,硕士35名,中级以上职称39名。教师目前没有专门的“专业学习平台”,获取教学用资源主要通过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上海电视大学网上课堂,自主学习可利用上海电大网站相关资源和“上海电大图书馆”提供链接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Apabi专业资源平台”等网上资源。访谈中部分教师反映,获取专业知识的途径主要还是读“纸质书”,一方面是习惯,另一方面是平台不完善。笔者在教研室得到了五年来教师教科研成果的相关数据:发表论文109篇,其中核心期刊24篇。学校公开出版论文集1本。
(二)教育技术培训状况
该校为每位专职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鼓励教师多媒体教学,并在计算机房组织教师参加了《办公自动化》、《多媒体技术》、《网页制作》等教育技术课程的培训,约50%的教师通过了考试并获得证书。笔者通过多次观察面授课后发现,该校所有教师均能熟练使用PPT等软件辅助教学,效果较好。同时,由于电大教师需要利用“分校版”网上课堂进行网上授课和资源建设,教研室适时组织相关培训,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笔者观察了本学期开设的全部本专科课程资源建设情况和网上授课情况后发现,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基本能够达到要求,但资源组织和网上教学设计等方面仍有需改进之处。目前有两名教师在建设网络课程;录有“三分屏”的课程门。该校五年来共获得相关奖项:国家级3个;市级24个。
(三)教师集体备课情况
集体备课是校本研修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过程。目前该校集体备课主要放在周三下午的教研活动中,采用“面对面”的方式。由于电大的专业多,专业教师相对较少,所以集体备课既有针对专业的“小组学习”,也有教研组的“教学交流”或跨专业的“研讨”。学校还经常请上海市的教育专家到校开讲座。这为学校形成良好文化氛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教师评价体系
该校目前的教师评价体系“上海电视大学松江分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考核评价方案”认为,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关系到学校的品牌与发展,是学校教学工作永恒的主题。在教学质量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占有主导地位,在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