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轨道交通十三号线一期工程工程.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三号线一期工程工程
综合监控系统
用户需求书
(二) 专用要求
2014年8月
目 录
1技术条件 5
1.1 项目概况 5
1.1.1 工程概况 5
1.1.2 综合监控系统概况 5
1.1.3 综合监控系统工程范围 6
1.1.4 工程条件 6
1.1.5 接口界面 9
1.1.6 工程的主要阶段 10
1.1.7 缩写说明 10
1.2 通用要求 13
1.2.1 采用标准与规范 13
1.2.2 基本要求 14
1.2.3 基本性能 14
1.2.4 可靠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 15
1.2.5 电磁兼容 15
1.2.6 虫害、鼠害 15
1.2.7 产品要求 15
1.2.8 仪器仪表、专用工具 17
1.2.9 随机附件 17
1.2.10 专题研究内容 17
1.3 综合监控系统集成和互联系统 20
1.3.1 集成系统概况 20
1.3.2 互联系统概况 21
1.3.3 中央级集成和互联系统 23
1.3.4 站级集成系统和互联系统 24
1.4 系统构成 25
1.4.1 系统构成原则 25
1.4.2 系统构成概述 26
1.4.3 中央级综合监控系统(CISCS) 27
1.4.4 车站级综合监控系统(SISCS) 29
1.4.5 车辆段综合监控系统(DISCS) 30
1.4.6 网络管理系统(NMS) 31
1.4.7 软件测试平台(STP) 31
1.4.8 集中告警系统(IAS) 32
1.4.9 培训管理系统(TMS) 32
1.4.10 车站综合后备盘(IBP) 33
1.4.11 综合监控系统骨干网(MBN) 33
1.4.12 不间断电源系统(UPS) 34
1.4.13 十三号线一期工程换乘站综合监控系统内部各子系统及其它系统的组成 35
1.4.14 视频分析系统构成 36
1.4.15 大屏幕系统(OPS) 37
1.5 接口描述 38
1.6 监控范围、监控要求及系统规模估算 38
1.6.1 监控范围和监控要求 38
1.6.2 系统规模估算 38
1.7 系统性能要求 41
1.7.1 设备状态更新时间 41
1.7.2 现场设备控制时间 41
1.7.3 画面/设备选择和更新 42
1.7.4 系统可用性 42
1.7.5 系统可靠性 42
1.7.6 系统扩展性 43
1.7.7 设备负载要求 43
1.7.8 系统软硬件余量要求 43
1.8 硬件要求 44
1.8.1 硬件配置原则 44
1.8.2 系统硬件概述 45
1.8.3 综合监控系统硬件的具体要求 46
1.8.4 网络管理系统硬件要求 58
1.8.5 软件测试平台硬件要求 59
1.8.6 集中告警系统硬件要求 59
1.8.7 培训管理系统硬件要求 60
1.8.8 视频分析系统硬件要求 61
1.8.9 综合后备盘、操作台椅的硬件要求 61
1.8.10 大屏幕系统硬件要求 64
1.8.11 不间断电源硬件要求 70
1.8.12 KVM管理设备硬件要求 72
1.8.13 设备配件和机柜硬件要求 73
1.9 软件要求 75
1.9.1 操作系统 75
1.9.2 *系统软件开发平台 76
1.9.3 数据库平台 78
1.9.4 应用软件 80
1.9.5 专用软件 81
1.10 功能要求 87
1.10.1 通用功能要求 87
1.10.2 综合监控系统集中监控功能 104
1.10.3 系统联动功能 106
1.10.4 网络管理系统功能 108
1.10.5 集中告警系统功能 109
1.10.6 软件测试平台功能 110
1.10.7 培训管理系统功能 111
1.10.8 决策支持系统功能 112
1.10.9 视频分析功能 112
1.10.10 大屏幕系统功能 114
2 供货范围 116
2.1 系统设备 116
2.2 随机附件 122
2.3 专用工具及仪器仪表 123
技术条件
项目概况
工程概况
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三号线呈东西走向。线路西起白云区朝阳,经荔湾区、越秀区、天河区、黄埔区,最后止于增城市新塘镇象颈岭。线路全长约60 km,均为地下线敷设方式;共设置29座车站,其中换乘站12座,平均站间距约2.12 km。采用100km/h的8节编组A型车。全线共设置停车场两座,车辆段一座,停车场分别位于凰岗站东北侧和鱼珠站西侧,车辆段位于官湖站南侧。设置主变电站四座,分别位于彩虹桥、天河公园、夏园站附近及官湖车辆段内。
十三号线一期工程鱼珠至象颈岭段线路长约26.821km,均为地下线敷设方式;共设置11座车站,其中换乘站4座,分别为鱼珠站与五号线换乘,丰乐路站与七号线换乘,夏园站与五号线换乘,新塘站与十六号线、穗莞深城际线换乘;平均站间距约2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