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K0+8536跨线桥现浇箱梁满堂支架专项施工方案(门洞(最新整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 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
第二章:工程概况
一、自然地理条件
二、工程地质条件
三、结构型式
四、现浇箱梁主要工程量
五、目前施工进展情况
第三章:施工方案
一、施工方案的确定
二、施工方案的实施
第四章:文明安全施工
第五章:箱梁支架受力计算书
附图表:支架预压沉降观测表
砰山互通BK0+853.6跨线桥现浇箱梁满堂支架布置图
砰山互通BK0+853.6跨线桥现浇箱梁满堂支架布置图
第一章 编制依据
《砰山互通BK0+853.6跨线桥预应力砼连续箱梁满堂支架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严格按照下列规定进行:
1、砰山互通BK0+853.6跨线桥施工图设计变更;
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4、《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TJ130-2001);
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6、《建筑施工碗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
7、《建筑材料标准》(JC933-2003);
8、大浏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的《工程项目管理手册》等有关规范、标准;
9、工程特点及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施工环境、施工条件和自然条件等)。
第二章 工程概况
一、自然地理条件
1、地形地貌
砰山互通BK0+853.6跨线桥地处浏阳市洞阳乡砰山村,桥址地貌单元属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桥位区地面标高在91.76-94.22m间。本桥交通较为便利,有乡村公路通往桥位区。
2、气象水文
本区具有亚热带温带过度型气候特征,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1oC,日极端最高气温38.8 oC,极端最低气温-11.9 oC;年平均风力0.6-2级,偶受沿海地区台风边缘影响,短时间最大风力(东南风和南风)可达9-10级;年平均降雨量1619mm,降水集中在4-6月。7-9月又是浏阳的少雨时期,水利条件较差的地区,则易出现旱象,严重的年份,造成大面积的农作物减产,甚至造成少数村民、城镇居民饮水困难。
二、工程地质条件
1、地层与岩性
根据地质勘察,桥位区地层较为简单,桥位区覆盖层分布有第四系全新统填筑土、淤泥质黏土、粉质粘土、砂砾和卵石,下伏基岩为泥盆系棋子桥组泥灰岩及灰岩。
2、区域地质构造
本区位于蕉溪至道吾山隆起带,构造行迹以北东向、北北东向为主,山体走向受构造和岩性控制十分明显,地形起伏较大,区内新构造运动不明显,局部表现为北东、北北东向断裂,以差异抬升为主。
桥位区岩石产状0o 33o,主要节理为50o 72o、85o 59o、40o 86o、285o 19o。
3、地震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1年2月2日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本区地震动参数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相对应原地震基本烈度为小于VI度,桥位区区域稳定性较好。
4、水文地质条件
桥位区地下水主要为覆盖层内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和岩溶水。
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粉质黏土和砂砾及卵石中,其中砾砂、卵石层属强透水性地层,含较丰富的地下水,并具微承压性,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并直接向下部基岩渗透。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强风化、微风化基岩节理裂隙中,水量小,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受地形地貌影响,地下水位埋深较大,对本桥影响小。
岩溶水发育于下伏基岩的溶蚀裂隙、溶沟、溶槽及溶洞中。其涌水量大小受岩溶发育的规模以及岩溶的连通性影响。
三、结构型式
砰山互通BK0+853.6跨线桥,主线上跨长浏高速,右交角90度。本桥平面位于直线上,桥面横坡为单向2%,纵断面位于R=1800m的竖曲线上。桥梁起点桩号BK0+789.52,终点桩号BK0+917.68。全桥共一联,桥梁全长为128.16m,跨径组合为(24+27+26.5+20.5+24)m。
下部构造采用肋板台配桩基础,柱式墩配桩基础。上部构造为等截面预应力砼连续箱梁。箱梁横断面为单箱双室结构,梁高为2.1m,箱梁顶板宽10.5m,底板宽7.5m,详见砰山互通BK0+853.6跨线桥施工图设计(变更)。
四、现浇箱梁主要工程量
设计总工程量为:C50混凝土:1047.4m3,钢筋:229.004t,钢绞线Φs15.2:266.04t,D87型波纹管:2573m。
五、目前施工进展情况
1、基础工程
本桥基础均采用桩基础,且桩基础均采用嵌岩桩。桩基数量总数为14根,目前桩基已完成桩基13根,5#台处还有1根桩基正在施工中;0号承台已完成。
2、下部构造
本桥桥台采用肋板台,桥墩采用柱式墩。目前已完成0号台肋板(0-0、0-1)及1#、2#、3#、4#墩的立柱。
3、上部构造
正在进行满堂支架搭设。
4、周边影响因素
本桥第2跨与第3跨上穿长浏高速,目前长浏高速已进入路面施工阶段,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