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化学 实验全突破 专题15 酸碱中和滴定及应用说课稿.docx
2024年高考化学实验全突破专题15酸碱中和滴定及应用说课稿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2024年高考化学实验全突破专题15酸碱中和滴定及应用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三(1)班
3.授课时间:2024年3月20日星期三第2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操作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验操作技能,提高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学情分析
高三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酸碱中和滴定的概念和原理有一定的了解。然而,由于实验操作经验相对不足,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如滴定终点判断不准确、实验误差控制不严格等。在知识层面,学生对酸碱指示剂的选择、滴定过程中溶液pH变化的理解等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在能力方面,学生需要提高实验设计、操作、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此外,学生的素质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对化学实验的畏难情绪,缺乏自信心,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对实验操作的学习兴趣和效果。针对这些情况,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以下几点:
1.强化基础知识的教学,确保学生对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原理有清晰的认识。
2.通过实验操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尤其是滴定操作和终点判断。
3.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确保实验过程安全有序。
4.针对学生的畏难情绪,通过鼓励和指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实验兴趣。
5.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演示与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数据,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操作步骤,结合实际案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直观理解。
3.教学互动: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酸碱反应的基础知识,今天我们来探讨一种重要的定量分析方法——酸碱中和滴定。
2.学生回答:酸碱中和滴定是一种通过酸碱反应的化学计量来确定酸或碱的浓度的方法。
二、新课讲授
1.教师讲解:首先,我们回顾一下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了解强酸与强碱、强酸与弱碱、弱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
2.学生听讲并记录:我们了解到,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
3.教师演示:接下来,我将演示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操作步骤,包括选择合适的指示剂、准备标准溶液、滴定操作等。
4.学生观察:同学们,请注意观察实验步骤,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指示剂,如何控制滴定速度等。
5.教师讲解:在滴定过程中,如何准确判断滴定终点是关键。我们将通过实验现象和pH变化曲线来分析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
6.学生思考:同学们,结合实验现象和pH变化曲线,讨论如何确定滴定终点。
7.教师讲解:酸碱中和滴定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测定未知溶液的浓度、分析水质等。
8.学生思考:同学们,结合实际案例,讨论酸碱中和滴定在生产和科研中的应用。
三、课堂实验
1.教师分组:将同学们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准备一套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器材。
2.学生分组:同学们,请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分组,确保每组都有实验指导。
3.教师指导:我将为每组提供实验指导,确保同学们能够顺利完成实验。
4.学生实验:同学们,现在开始进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
5.教师巡视:我将巡视各小组,解答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6.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未知溶液的浓度。
7.学生分析:同学们,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未知溶液的浓度,并讨论误差来源。
四、课堂总结
1.教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应用。
2.学生总结:我们了解到,酸碱中和滴定是一种重要的定量分析方法,在生产和科研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
1.教师布置:请同学们课后复习本节课内容,完成以下作业:
a.总结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b.分析酸碱中和滴定在生产和科研中的应用案例。
c.思考如何提高酸碱中和滴定的准确性。
2.学生完成作业:同学们,请认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掌握程度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原理,包括中和反应的实质、酸碱滴定的基本概念和滴定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
-学生能够区分强酸强碱、强酸弱碱和弱酸强碱的中和反应特点,并能够解释其背后的化学原理。
-学生能够识别和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