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片生产工艺(ppt).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ECVD种类 PECVD的种类: 直接式—基片位于一个电极上,直接接触等离子体(低频放电10-500kHz或高频13.56MHz) 间接式—基片不接触激发电极(如2.45GHz微波激发等离子) PECVD种类 直接式的PECVD PECVD种类 PECVD种类 间接式的PECVD PECVD种类 间接PECVD的特点: 在微波激发等离子的设备里,等离子产生在反应腔之外,然后由石英管导入反应腔中。在这种设备里微波只激发NH3,而SiH4直接进入反应腔。 间接PECVD的沉积速率比直接的要高很多,这对大规模生产尤其重要。 光学参数 光学参数 厚度的均匀性(nominal 约70 nm) 同一硅片 +/- 5% 同一片盒内的硅片 +/- 5% 不同片盒内的硅片 +/- 5% 折射率 (nominal 约2.1) 同一硅片 +/- 0.5% 同一片盒内的硅片 +/- 0.5% 不同片盒内的硅片 +/- 0.5% 钝化技术 对于Mc—Si,因存在较高的晶界、点缺陷(空位、填隙原子、金属杂质、氧、氮及他们的复合物)对材料表面和体内缺陷的钝化尤为重要,除前面提到的吸杂技术外,钝化工艺一般分表面氧钝化和氢钝化。 表面氧钝化:通过热氧化使硅悬挂键饱和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可使Si-SiO2界面的复合速度大大下降,其钝化效果取决于发射区的表面浓度、界面态密度和电子、空穴的俘获截面。在氢气氛围中退火可使钝化效果更加明显。 钝化技术 氢钝化:钝化硅体内的悬挂键等缺陷。在晶体生长中受应力等影响造成缺陷越多的硅材料,氢钝化的效果越好。氢钝化可采用离子注入或等离子体处理。在多晶硅太阳电池表面采用PECVD法镀上一层氮化硅减反射膜,由于硅烷分解时产生氢离子,对多晶硅可产生氢钝化的效果。 应用PECVD Si3N4可使表面复合速度小于20cm/s。 二氧化硅膜和氮化硅膜的比较 热氧化二氧化硅和PECVD氮化硅钝化效果的比较 二氧化硅膜和氮化硅膜的比较 从比较图中看出:二氧化硅膜的表面复合速率明显高于氮化硅膜,也就是说氮化硅膜的钝化效果比二氧化硅膜好。若表面氧钝化采用在氢气氛围中退火,钝化效果会有所改善。 POCl3 简介 POCl3液态源扩散方法具有生产效率较高,得到PN结均匀、平整和扩散层表面良好等优点,这对于制作具有大面积结的太阳电池是非常重要的。 等离子体刻蚀 等离子体的原理及应用 等离子刻蚀原理 等离子刻蚀过程及工艺控制 检验方法及原理 什么是等离子体? 随着温度的升高,一般物质依次表现为固体、液体和气体。它们统称为物质的三态。 如果温度升高到10e4K甚至10e5K,分子间和原子间的运动十分剧烈,彼此间已难以束缚,原子中的电子因具有相当大的动能而摆脱原子核对它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原子失去电子变成带正电的离子。这样,物质就变成了一团由电子和带正电的的离子组成的混合物 。这种混合物叫等离子体。它可以称为物质的第四态。 等离子体的产生 等离子体刻蚀原理 等离子体刻蚀是采用高频辉光放电反应,使反应气体激活成活性粒子,如原子或游离基,这些活性粒子扩散到需刻蚀的部位,在那里与被刻蚀材料进行反应,形成挥发性生成物而被去除。它的优势在于快速的刻蚀速率同时可获得良好的物理形貌 。(这是各向同性反应) 这种腐蚀方法也叫做干法腐蚀。 等离子体刻蚀反应 首先,母体分子CF4在高能量的电子的碰撞作用下分解成多种中性基团或离子。 其次,这些活性粒子由于扩散或者在电场作用下到达SiO2表面,并在表面上发生化学反应。 生产过程中,CF4中掺入O2,这样有利于提高Si和SiO2的刻蚀速率。 等离子体刻蚀工艺 装片 在待刻蚀硅片的两边,分别放置一片与硅片同样大小的塑料夹板,叠放整齐,用夹具夹紧,确保待刻蚀的硅片中间没有大的缝隙。将夹具平稳放入反应室的支架上,关好反应室的盖子。 工艺参数设置 负载容量(片) 工作气体流量(sccm) 气压(Pa) 辉光功率(W) 反射功率(W) CF4 O2 N2 800 350 80 120~150 600--800 4以下 工作阶段时间(分钟) 辉光颜色 预抽 主抽 充气 辉光 充气 腔体内呈乳白色,腔壁处呈淡紫色 1-30秒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