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城市化刘.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案例4 英国的城市化进程 3.生态城市的建设 (1)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污染 (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海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2.导致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社会问题 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1930年12月1—5日,发生在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该 地处于狭窄盆地中,又遇逆温天气,工厂排放的二氧化 硫和粉尘不易扩散,造成几千人患呼吸道系统疾病,60 多人死亡。 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5—8日,发生在英国伦敦市,因居民用烟煤取 暖,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和粉尘,又遇逆温天气,浓雾 不散。烟雾吸入肺部,发生胸闷、咳嗽、喉痛、呕吐等症 状。5天内死亡4000多人,以后两个月内又有8000人死亡。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1946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市。该市西临太平洋,其余三面群山环抱,地形条件不利于气体扩散,又多逆温天气。全市几百万辆汽车排放出的大量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在阳光(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以臭氧为主的光化学烟雾。1995年又发生了一次,当地65岁以上的老人死亡近400人。 纽约的光化学烟雾 2、城市水污染 危害 来源 水污染 项目 污染江河湖海和地下水,危害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的繁殖 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 日本水俣弯事件 1953—1956年,发生在日本熊本县水俣市,该地在生产氮肥中,将含甲基汞的毒水排入水体,使鱼中毒。人食毒鱼后,造成居民中枢神经中毒,面部呆痴,耳聋眼瞎,全身麻木神经失常。死亡60人 富山骨痛病 1955——1972年,发生在日本富山县神通流域。因铅、锌冶炼厂排放出含镉废水污染水体。居民用河水灌溉农田使 稻米含镉,居民使用含镉的米和饮用含镉的水而中毒。出现关节痛、神经痛、全身骨病,最后骨骼软化萎缩直至死亡。死亡207人。 3、固体垃圾污染 垃圾堆放场 危害 来源 固体垃圾污染 项目 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居民消费 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 白色污染 北京每天废弃的快餐饭盒是120万个,上海每天扔掉的一次性餐具垃圾是200多吨。据资料统计我国方兴未艾的快餐业,每年要消化掉50亿个快餐盒,120亿个饮料杯,而这些垃圾即使深埋后降解也要200多年 科学研究表明,噪声会破坏体内某些维生素的平衡,损伤眼睛,降低视力的清晰度、敏感性和稳定性。 噪声环境中生活的儿童,其智力发展要比在安静环境中降低20% 4、噪声污染 危害 来源 噪声污染 项目 妨碍人们休息、工作和交谈,甚至人体健康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 拥挤的交通 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 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 第一节从城市个体的角度讲述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 第二节从城市群体的角度讲述了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第三节讲什么? 边陲小镇老深圳全貌 (1982) 流光溢彩的深圳(2000年) 深圳城市面貌的变化 从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宁静的渔村生活 今日封闭厂房内长长的流水线上的机械化生产 深圳产业结构的变化 1979年以前,深圳市只是一个拥有2万人口的小镇,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后,全国各地的人口源源不断地迁入,人口迅速增长,2010年末深圳常住人口约为1036万人。深圳市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商贸和旅游城市。 深圳城市等级的变化 深圳的上述变化是谁带来的? 邓小平、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城市化带来的 一、什么是城市化 1、城市化的概念 第三节 城市化 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发展有哪些变化? 从无到有(新兴城市不断涌现), 从小到大(原有城市等级提高)。 原有城市等级提高 新兴城市不断涌现 乡村人口向城镇集聚 城市范围不断扩大 乡村变为城镇 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乡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 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 2、城市化的三大标志 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 城市人口比重 (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1)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2)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4、城市化的驱动力 农村的三大推力 城市的四大拉力 ①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 ②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③受自然灾害影响大 ①就业机会多 ②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 ③文化设施齐全 ④交通便捷 5、城市化的作用和意义 (1)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体现经济发展水平; (2)带来四大变化(聚落形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价值观念),体现社会进步。 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世界经济发展存在着时空差异,因此世界城市化进程也存在着时空差异。 6、城市化的根源: 经济发展 30% 70%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世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