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l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_沪科版.doc

发布:2016-12-02约5.65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认识科学家及各自的成就 托勒玫:地心说 哥白尼:日行说 伽利略:实验物理学的先驱 (天体运行论) 牛顿:牛顿运动三大定律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玛丽.居里:发现并命名新元素“镭”“钋” 2、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数据收集——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 1、机械运动:定义: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2、参照物:定义: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 m dm ㎝ mm μm nm 换算关系:1km=1000m; 1m= 10 dm = 10 2㎝ = 103mm= 106 μm= 109nm 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使用前的观察:三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测量的五会: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分度值和量程。 会放: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刻度尺的一侧紧贴被测物。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测量的转化法: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 化曲为直:一段铁丝,可用细棉线。 化直为曲:测量操场的跑道。 2、时间的单位:国际制单位:秒(s) 常用单位:小时、分、 秒、毫秒、微秒 h min s ms μm 换算关系:1h=60min=3600s 1s= 103 ms= 106 μs 3、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 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 ③测量者估读 误差的减小:①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 ②改进测量方法 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④校准测量工具 (三)快与慢 1、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①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多少 ②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长短 ③不同时间和路程,比较速度的大小 2、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定义: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多少。 公式:υ= s/t 单位:国际制单位:米/秒 符号:m/s 换算关系:1m/s=3.6km/h 3、直线运动:①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径是直线运动;用速度表示 物体运动的快慢 ②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平均速度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 (四)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1、平均速度:定义:表示物体在通过一段路程中的平均快慢。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计算公式: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第三章 声的世界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体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够传播声音,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 空气中传播,其中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大,液体其次,空气中的速度最小。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 3、回声与运用:①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②人耳区分原声与回声的条件: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玩0.1s以上 ③应用:利用回声加强原声;利用回声测距离。 4、乐音与噪声:①乐音:人们将有规律的、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 特征:音色:声音的品质,一般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 ② 响度:声音的强弱,由发声体的振幅、距发声体的距离、声音的分散共同决定的,振幅越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