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身体语言的表现方式.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跨文化交际中身体语言的表现方式
1 引言
世界上由于不同民族的经济、社会、地理环境及风俗习惯的差异,不同的语言思维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在社会交往中人们习惯用自己的语言思维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言语或非言语信息,不同的文化背景会给跨文化交际行为带来一定的障碍和误解。
英国 19 世纪人类学家泰勒创别甲在《原始文化》中提出,文化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复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鲁思·本尼迪尼在《文化模式》中则说,文化“是通过某个民族的活动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和行动方式,一种使这个民族不同于其他任何民族的方式。”由此,丁亚平在他的《艺术文化学》中指出“文化映寓的是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的物质和精神力量所达到的图景、程度和方式。”“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各自的语言环境便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诸语境因素,因而在不同的文化中,肢体语言的意义也不完全相同,各民族有不同的肢体语言交际方式。全球文化的多样性,要求我们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除了学习其语言外,还必须了解其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除了通过言语行为获取信息外,我们还需要了解不同文化的非言语行为,即身体语言。身体语言具有民族性,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民族文化的历史沉积。不同的民族文化将会产生不同的身体语言,而同一种身体语言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对不同文化的身体语言的学习会给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带来便利。
2 身体语言的表现方式
在人类的日常交际中,除了借用语言这一重要工具来传达信息外,人们还使用许多其他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一切不使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统称为身体语言。
根据字典上的解释,身体语言指手势,身体姿势,面部表情等这些用来表达各种身体、心理和情感上的状态并与人进行非语言交流的语言,包括眼神、手势、身姿、微笑、面部表情、服装打扮、沉默、身体的接触、讲话人之间的距离、讲话的音量、时间观念和对空间的使用等等。有学者认为人们在直接交际活动中,大多数信息依靠身体语言来传送。身体语言是交流的一种方式,在人际交往中,身体语言总是会无意识地向外界传达一个人的真实情感。
20 世纪以前,在肢体语言的学术研究成果中,最富影响力的一部作品查尔斯·达尔文于 1872 年出版的《人类和动物的情感表达》,这是一部针对学者,以讲述理论为主的作品,这本书引发了一场全球范围内的关于面部表情与肢体语言的现代研究。20 世纪 50 年代的一位研究肢体语言的先锋人物阿尔伯特·麦拉宾发现:一条信息所产生的全部影响力中 7%来自语言,38%来自声音,剩下的 55%则全部来自无声的肢体语言。人类学家雷·博威斯特是最初非语言交际———他称之为“动作学”的倡导者。针对人与人之间发生的非语言交流,博威斯特也做出了相似的推断,他指出:一个普通人每天说话的总时间大约为 10-11 分钟,平均每说一句话所需的时间大约只有 2-5 秒。同时,他还推断出,我们能够做出并辨认的面部表情大概有 25 万种。目前,大多数研究者都肯定了这样一个事实:话语的主要作用是传递信息,而肢体语言则通常用来进行人与人之间思想的沟通和谈判。在某些情况下,肢体语言甚至可以取代话语的位置,发挥传递信息的功效。肢体语言是一种体现个人情感的外在表现形式,每一个手势或动作都有可能成为我们透视他人情感、情绪的关键线索。
身体语言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1)手势。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由于文化习俗的不同,手势的含义也有很多差别,同一个手势语表达的涵义也不尽相同。翘起大拇指,在美国和欧洲部分地区,表示搭车,在德国表示数字“1”,在日本表示“5”,在澳大利亚就是骂人的动作。在与人谈话时将拇指翘起来反向指向第三者,是对第三者的嘲讽。Ok 手势在美国表示同意,很好的意思,在法国表示豪无价值,在日本表示钱,在泰国表示没问题,在巴西表示粗俗下流。V 型手势,表示胜利,如果掌心向内,就变成骂人的手势了!在中美文化中,见面时握手表示友好;挥手表示再见。
(2)面部表情。一般说来,人们的思想、情感通过面部表情来表现,都是很直截了当的。人们的喜怒哀乐等情感信号都会通过各种表情表现在脸上传递不同的信号,而在不同的文化中,各种感情的显露又有不同的程度暗示。以笑为例,在中国文化中,有微笑、抿嘴笑、苦笑、大笑等来表达不同的情感。达尔文说“:面部与身体的富于表达力的动作,极有助于发挥语言的力量。”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曾说过:“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是比嘴里讲的更复杂到千百倍的语言。”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扮鬼脸”可以达到幽默滑稽,给人以愉悦的效果。
(3)目光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