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好.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航行中的郑和宝船 郑和乘坐的宝船(模型) 思考: * * 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 戚继光抗倭(明朝中期)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553年) 中外的交往和冲突 交 往 冲 突 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明朝的对外关系 1、目的: 2、起止时间及次数: 3、到达地区: 4、评价(郑和) 5、意义: 6、前提(条件): 7、启示: 1、背景: 2、倭寇之患的原因: 3、过程: 4、评价: 5、胜利原因: 6、启示(学习品德): 7、补充问题: 郑和:云南昆阳(今晋宁)人,回族,出身于世代穆斯林家庭。他从小听说了许多海外的情况,学到了很多航海知识。1405年明成祖朱棣便命他率领船队出使西洋,总计28年间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岸和红海沿岸。最后一次航行时,年已六旬,回国不久病逝。 郑和(1371—1435) 明代杰出的航海家。 郑 和 下 西 洋 郑和下西洋(阅读93-95页 回答问题) 1、目的: 2、起止时间及次数: 3、到达地区: 4、评价(郑和) 5、意义: 6、前提(条件): 7、启示: 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1405-1433年 共七次 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 伟大航海家 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国家的强盛、造船业发达、指南针 的发明、郑和吃苦耐劳、勇于探索 应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对外交往,用世界上 最优秀的文明成果充实自己、发展自己 刘家港 非洲东海岸 红海沿岸 戚继光: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的民族英雄,字元敬,登州(今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17岁承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担负起防御倭寇的任务。戚继光先后在山东、浙江、福建沿海抗倭,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率领的军队被称为“戚家军”,是抗倭名将,声名远扬。 戚继光 (1528—1588) 戚 继 光 抗 倭 戚继光抗倭(阅读96页 回答问题) 1、背景: 2、倭寇之患的原因: 3、过程: 4、评价: 5、胜利原因: 6、启示(学习品德): 7、补充问题: 元末明初,日本的……,称为“倭寇” 明朝中期,海防……共同抢劫分赃 戚继光组建抗倭队伍“戚家军”,他们荡平了 浙江、福建、广东的倭寇 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业绩永远载入史册 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戚家军有 卓越的军事和指挥才能;戚家军纪律严 明作战英勇;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 在国家危难之时立下远大志向,挺身而出,时 刻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不追求个人名利 倭寇之患的实质是中国主权和领土遭到 外来的侵犯 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2. 对戚继光和岳飞两者的评价 有何区别 ? 1. 戚家军类似于我们前面讲过 的那支军队? 岳家军 时代、领导人、对手不同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年,葡萄牙殖民者是攫取了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 1553 你知道澳门是什么时候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么?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 《七子之歌》 闻一多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航海图罗盘针 设备 印度 美洲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到达范围 长24.5米宽6米 长44丈(151.8米)宽18丈(61.8米) 船只大小 4艘 17艘 大船62艘(连小船共有200艘) 船数 160 1500 27800 人数 1497—1498 1次 1492—1504 4次 1404—1433 7次 时间 次数 比较结果 达·加玛到达印度 哥伦布到达美洲 郑和下西洋 人物 时间最早 次数最多 人数最多 船数最多 船只最大 范围最广 设备先进 郑和下西洋概况和欧洲航海家航海情况对比 1.澳门回归说明了什么? 2.说说你的体会: 当今中国国力正日益走向强盛 落后就要挨打
显示全部